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爱国卫生运动:由“卫生革命”迈向“健康革命”

发稿时间:2024-04-13 06:12:00 作者:谭思静 刘昶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市民们正在云南省昆明市星海半岛湖滨生态湿地公园健身。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摄

  云南省昆明市南强集市,随处可见的洗手台。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摄

  “十年前,我是一个大胖子,身高1.7米,体重87公斤,迈不开腿、管不住嘴,各项身体指标严重超标也不屑一顾,直到高血压引发大面积脑溢血,在ICU病房昏迷了6天。”靳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能以健身达人的身份登上爱国卫生运动的讲台,分享减重经历,“我意识到一个健康的人,可以有一千个梦想,而一个失去健康的人,只有一个梦想,健康地活着!”

  出院后,靳伟用4个月的时间重新学习走路,从气喘吁吁跑100米开始,到艰难跑完1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甚至跑完环滇100公里超级马拉松。他建立跑步群,带动近千人一起健康奔跑。“这不就是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众参与’吗?我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健康昆明建设!”

  爱国卫生运动从偏重环境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4月8日,以“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为主题的全国第36个爱国卫生月启动暨2024年度“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首站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爱国卫生运动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十分具有年代感的词汇,虽然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52年,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细菌战,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为“爱国卫生运动”。

  经过70余年的发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重点一直随着社会发展转变,从“除四害”“两管五改”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创建”再到“全民防疫”。

  今年3月,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促进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以爱国卫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健康中国建设基础。

  为什么爱国卫生运动要从偏重环境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重点关注环境与传染病等方面,有100多项指标,努力让公众拥有卫生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城市建设和促进健康之间的关系。”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今,我国已有2/3的城市创建成了国家卫生城市,随着对传染病的防控水平不断提升,卫生城市建设取得很好成效。

  毛群安说:“进入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尽可能不得大病。这一目的的实现,不仅要把环境搞好,还要关注环境中的人,关注影响健康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爱国卫生运动要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所以新时期爱国卫生的目标就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全面社会健康管理为什么要从关注健康体重开始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1岁的胡慧芳3年前确诊胃肠间质瘤,走进营养科时,她的体重只有38公斤,各项指标都在下降。临床营养科主任周岚根据她的身体状况,为她定制营养计划,经过3年的调养,她的体重逐渐从38公斤增加到40公斤,再到42公斤,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胡慧芳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有了继续跟病魔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周岚告诉记者,一名高血压患者在就诊后3个月内减重20公斤,血压恢复正常,从“大胖墩儿”变成“大帅哥”。还有一名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求子不成的患者,3个月内减重15公斤,喜得二宝和三宝……“体重正常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控制至关重要,对健康大有益处。‘健康体重’管理应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2023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和最重要的疾病负担。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已超过总死亡数的88%,并且呈现年轻化和老年人群患病率高等特点。

  “超重肥胖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与200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肥胖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分享了几组数字:体重增加5%,高血压发病风险会增加20%-30%,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17%,与BMI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分别会增加66%和144%。“超重、肥胖不仅会对个人身心产生影响,也是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吴静说。

  慢病防控、健康体重管理不仅是个人或卫生健康系统的责任,也早已变为社会的健康管理问题。吴静表示,组织性、群众性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强大优势,把群众路线运用到卫生防病,是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宝贵经验。继续把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运用到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当中,相信一定能够推动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从爱国卫生运动的“七个专项行动”: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到云南省提出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七项”: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如果说之前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一场卫生革命,现在的爱国卫生运动将是一场健康革命。”毛群安说,“由原来的卫生城市向健康城镇发展,卫生城市的指标偏重硬件建设,环境如何、垃圾污水处理如何、空气土壤污染控制怎么样;现在健康城镇重点强调的是软件,即如何培育健康文化、如何为更多人提供健康保障、如何让健康生活人人共享。把体重管理好,是我们人迈向健康最直观、最可衡量的指标。因此,抓健康体重、控制肥胖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最好抓手。”

  从健康体重小切口关注健康云南的大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每天课间都会组织学生跳民族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舞、进行Tabata(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这些运动提高学生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受度,促进卡路里的消耗,从而起到控制体重的效果。除此之外,该校还开展食育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线上讲座等方式教育学生合理膳食,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张琪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学校为每一个孩子建立健康档案,把学生的健康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学生的肥胖率由2018年的12.0%下降至2023年的8.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爱卫会副主任杨蔚玲谈到健康体重管理的“昆明经验”时说,“管住嘴,要为老百姓提供更放心的食品环境,通过行业监督、食品溯源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基础上,鼓励低盐、低油、低糖等健康饮食习惯。”

  南强集市是昆明市餐饮特色夜市和文化中心。走在南强集市,随处可见洗手台,每家商户门口都摆放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餐饮店内按“净餐馆”行动要求设置“明厨亮灶”,执法人员和消费者可以通过大屏幕,随时看到食品加工间的食品制作过程和实时卫生状况;餐桌周围粘贴的“光盘行动,禁止食品浪费”和“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一次性餐具浪费”等宣传标语。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护国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杨己巳说:“南强集市的‘出圈’,离不开严格的食品监管。”

  杨蔚玲表示,迈开腿,以“勤锻炼”行动为抓手,促进全民健身,就不得不提我们正在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健康中国这一总体战略,市民出门就是运动场。

  昆明市五华区于2020年投入2000余万元,以云南陆军讲武堂为起点和终点,建成宽2米、长1950米的塑胶慢跑道;昆明华山街道在辖区居民小区、公园、学校等空地建成健身路径23条,完善辖区“15分钟健身圈”,每天有2000余人次在翠湖周边健身。

  近年来,昆明市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15分钟健身圈”逐步建成,把“健身房”建在市民身边。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9平方米,“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杨蔚玲告诉记者,“从健康体重小切口去关注健康云南的大问题。健康是一项长期工程,也许不能立刻见效,但这一目标的确定对政府、市民来说都是一种方向、一种引导。”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