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创新就业服务方式 打造智慧就业新场景 北京“每月一题”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发稿时间:2023-12-26 06:13:00 作者:张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最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三学生郭凯旋,通过参加由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英才聚昌”驻昌高校毕业生“进企行”活动,来到位于昌平区的北汽福田、福田康明斯公司参观交流,近距离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工作氛围。

  虽然距离毕业还有半年多时间,但郭凯旋已经有了找工作的紧迫感。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群体,每年都备受关注。今年,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将“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纳入2023年“每月一题”计划。在该计划协调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面临的求职、维权等困难问题与多部门及16个区协同联动,从开发就业岗位、政策帮扶、保障劳动权益等方面入手,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昌平区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齐俊国介绍,昌平区充分发挥驻昌高校多、人才资源富集等区域优势,以服务驻昌高校、高校毕业生及重点企业发展为根本,不断擦亮“英才聚昌”品牌、完善就业实习见习体系、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家住昌平区延寿镇的冯玉豪是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7月刚毕业时,他曾因找工作而焦虑、迷茫。如今,通过昌平区的“陪伴式”就业帮扶,他已成为延寿镇的一名乡村振兴协理员。

  “区里和镇里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地联系我,询问我的想法和就业需求,并为我推荐工作岗位。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工作就是通过他们了解到的。”冯玉豪说,自己在农村长大,通过读书又看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成为乡村振兴协理员既能为家乡出一份力,又能满足自己对就业的期望。

  目前,昌平区设置高校毕业生服务专员1129名,创新毕业生“1+N”帮扶、困难家庭毕业生“私人订制”等服务模式,实名帮扶813名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

  为助力毕业生提前走入职场,昌平区制定出台《昌平区大学生实习见习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启动规范化区级就业实习补贴工作,打破户籍限制,将驻昌高校学生全部纳入区级实习补贴范围。首创机关事业单位实习见习补贴资金年初预算拨付机制,促成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与区内机关事业单位签订“一对一”实习实践基地协议。认定北汽福田等8家区域头部企业为区级大学生职场体验基地。

  郭凯旋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求职活动。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去”,因为他觉得这对自己的求职“会有很大的增益效果”。

  相较于去招聘会,来企业实地参观交流让郭凯旋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一方面能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另一方面能与企业内部人员就招聘情况、薪资待遇等有更深入的交流,对我从事汽车行业很有帮助”。

  如今,信息化带动着就业服务的智能化发展。北京大兴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打造智慧就业新场景。大兴区礼贤镇的李振山靠偶尔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大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精准识别到李振山尚未就业参保的信息,并“派单”至李振山所在村的就业服务专员。随后,镇村两级就业服务专员便上门对李振山进行“家访”。

  针对李振山“有就业意愿但没有就业目标、自身就业条件不足、求职信心不强”等特点,就业服务专员结合系统自动生成“一人一策”服务套餐,开展精准帮扶。

  之后,结合李振山种植经验丰富的就业优势,就业服务专员通过系统帮他找到了家附近林场护林员的工作,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在区、镇、村三级专员的共同努力下,李振山在人生新“赛道”上忙碌了起来。

  自《大兴区重点群体分类分级就业服务规范》实施以来,已累计服务重点群体达8万人次,促进1.9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也已在大兴区3个镇、13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累计服务重点群体劳动者2114人。

  今年以来,北京全市促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9万人,帮扶5万名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群体开展培训137.7万人次,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6%。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喆 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