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为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稿时间:2023-10-20 11:19:00 作者:杨宝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0月17日至18日,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在世界局部安全问题不断、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迷茫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共建国家希望凝聚共识,求团结、谋发展的国际合作意愿。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23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充分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并践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全球观、发展观、安全观、开放观、合作观、文明观、治理观,为世界各国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

  围绕一个国家如何通往现代化的论述不计其数,但真正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却少之又少。正由此,以独立自主发展探索现代化取得非凡成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备受世界关注。共建“一带一路”是以中国智慧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交的答卷。依托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世界新的发展理念,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

  以现代化的标准积极弥补共建国家发展短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联通为重要方向。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也是未来八项行动的首要。目前,“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已达3000多个,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这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切实推动了共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为提升未来的国际产业合作奠定基础。当前,不少国家因地处内陆而缺乏经济活力,即使是一些非内陆国家,也缺乏与外界互联互通的必要基础设施。对此,习近平指出,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

  对接多个次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要各国以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心态开展合作。“一带一路”要构建互联互通的世界,需要推动更多的国家和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加入共建。从倡导“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到“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和“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的原则和发展定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瞄准新技术产业。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意味着今后的合作不仅盯着传统的老路,更要实现国际合作的趋势引领。在八项行动中,“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无疑是对这一主题的精准对接。历史证明,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绿色发展不能“等靠要”。未来5年,中国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将扩大到100家,中国还将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中国还在本届高峰论坛上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共建国家今后在该领域的合作创造新的条件和机会。

  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创新。保障合作的是制度,巩固合作成效的也是制度。在八项行动中,有两项重点关注未来的制度建设,其一是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其二是提出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这些涉及具体领域的规范化建设,将为“一带一路”未来行稳致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人类的现代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身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那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则是以自己的方式在为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而担当。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