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回归

发稿时间:2023-10-13 17:0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10月13日上午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这是继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7件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为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政府、高校、机构、社会力量通力合作,最终促成挪威收藏机构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

  部分回归石柱文物

  专家鉴定认为,该7件文物为汉白玉质地,工艺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其质地、纹饰均可与现存圆明园西洋楼遗存的文物对照。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向相关方面颁发捐赠证书,向北京市文物局颁发划拨文件。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共展出文物、照片等约50件(组)。

  西洋楼铜版图之养雀笼东面石柱使用场景

  在现存乾隆五十一年(1786)西洋楼铜版图中,可见海晏堂、谐奇趣、方外观、养雀笼、远瀛观等,均使用了较多的石柱。这些石柱分布于庭院、喷泉池边、楼梯、楼层平台等处,发挥着实用、审美的价值。

  天心水面石质文物展区

  残雕沉思石质文物展区

  海晏堂原状展示区

  目前,在圆明园天心水面石质文物展示区、残雕沉思石质文物展示区,及西洋楼多个遗址中,均展示有造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圆明园石柱文物。这些残留的石柱见证了圆明园历史的辉煌,也经历过苦难悲怆的过往,更寄托了中华儿女对于文化兴、国运兴的美好愿景。(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