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苦干3年 阿瓦提县24万亩荒漠变绿洲

发稿时间:2023-09-17 21:20:00 作者:裴思童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裴思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艾西曼区域管护站站长蒋军,第一次带儿子来到他工作的地方时,儿子看着沙地上满地生长的植被只觉不可思议,“我儿子难以想象,沙子里面怎么会长出这么高的树”。

  9月17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工程现场,该工程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典型的干旱区,每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升。昔日,这里曾是阿瓦提县的“风沙源”,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环境严重失调,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是北方防沙带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要区域之一。

  “如果不对此治理的话,其中一个大问题便是会增加每年‘热干风’发生的频次,‘热干风’每年发生在七八月份,正处棉花开花的时候,‘热干风’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并增加农民的成本投入。” 阿瓦提县林草局副局长蒋丽丽介绍。

  2021年,阿瓦提县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启动,规划实施面积65.13万亩,分5年建设完成,时任阿瓦提县驻村第一书记的蒋军听从调遣,前往艾西曼区域治沙,“说实话当时也有点犹豫,因为条件实在是太苦了。”

  蒋军介绍,最开始来到艾希曼区域治沙时,大家都只能住在帐篷里,后来才收拾了一片旧房子把大家安置下来。起初屋子里没有空调,夏季的白天,沙地里温度高达38摄氏度,蒋军只能和同伴们四处找阴凉地避暑。

  生活用水也只能在沙漠边缘凿井取水,“几乎没办法洗澡”。

  种植工作也同样不容易,“很多沙坡登上去都困难,更别提要在上面种草种树了。”

  尽管如此,蒋军还是和同伴们一道,铆足了劲,用一个月的时间起早贪黑,完成了近2万亩的种植工作。

  树种好后,头等大事便是灌溉。蒋军介绍,起初每隔15到20天就要整体浇灌一次,现在随着各种植物的根脉越扎越深,一年只需要浇灌3次左右,“足以体现我们生态修复的成效显著。”

  时至今日,阿瓦提县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湿地修复、乔木造林、退化林修复等综合措施,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并重的原则,已完成近24万亩的治理工作,预计到2025年累计完成52.46万亩的治理工程。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