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2时,济南供电段莱芜北供电车间驻地灯火通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供电段莱芜北接触网电力工区工长徐鸿运和同事们一起出发,驱车前往鲁中山区腹地。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他们扎根在鲁中山区,守护着全国首条市域高铁线路——济莱高铁的安全畅通。
春运期间,徐鸿运和同事们一起担负着济莱高铁莱芜北站至钢城站间的两处车站、8处隧道、12处特大桥的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其中最长的林家隧道长达4520米,设备维护非常困难。
白天高铁列车运行繁忙,他们通过徒步巡视、视屏巡视和登程巡视等方式,掌握设备运行情况。0时30分至4时30分,他们便利用高铁线路上没有列车运行的空当,对接触网设备进行维护。他们将这个空当称为“开天窗”。
这个晚上,他们的任务是对济莱高铁雪野湖附近接触网支柱上的腕臂、绝缘子等设备进行维护。
徐鸿运和同事们的作业需要在距离桥面6米多高的支柱上进行。夜间气温一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为了保持动作的灵活,他们不能穿得太厚。刚开始爬杆时还稍感寒冷,但当爬上6米高的支柱忙活起来时,就会浑身出汗。山区冬天夜晚的寒风呼呼作响,不一会儿,他们的脸就被冻僵了。为了确保白天高铁列车的运行万无一失,这样的作业,通常每个晚上都要进行。
2时,细心的徐鸿运发现受冷空气的影响,线路驰度出现变化。他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其他人。
“高铁安全无小事,特别是新线路,列车开通后设备每天都会有细微的变化。只有及时调整,才能确保高铁运行安全。”徐鸿运说。因此,对每一个细节的调试,他都要求得十分苛刻。
2时30分,在雪野湖附近的线路上,扳手的敲击声、螺母的紧固声以及标准化作业的呼唤应答声交织成一片。此时,室外气温已接近零下15摄氏度,徐鸿运和同事们的帽子上顶着一层白霜,但贴身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
早在2009年,徐鸿运从部队转业时,领导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我是山里的孩子,我想回去给家乡做点事。”就这样,他选择了莱芜东接触网工区,和工友们一起负责辛泰铁路线95.577条公里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其中76条公里供电线路分布在深山里。
当时,辛泰铁路线是鲁中山区唯一的铁路线,沿线分布着许多村镇。在线路上运行的7053/4次绿皮火车,由于票价低廉,受到山区百姓的青睐。同时,受地理环境制约,冬季雨雪天气时公路封路,那趟绿皮火车就成了山区百姓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因此维护好供电线路,确保火车安全出行,责任重大。
凭着对岗位的热爱,徐鸿运用心呵护供电设备,一坚守就是10余年,多次被评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年轻人经过历练,有的成为技术能手,有的走上管理岗位,先后离开山区。山区工作条件艰苦,有人劝徐鸿运也离开这里,但他笑笑说:“工作总得有人做,能看着山区的百姓脱贫,我苦点儿也值得。”
去年,济莱高铁建设完工,根据工作需要,单位让徐鸿运到济莱高铁工作。他欣然接受了任务:“济莱高铁是山区走向更加富裕的‘快车道’,我必须干好!”
4时30分,徐鸿运一行人顺利完成了作业。在返程途中,汽车行驶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大家心情舒畅,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春天马上来了,希望更多的旅客能乘坐高铁来看看脱贫后的鲁中山区,感受一下老乡们的热情,走一走开满鲜花的山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刘红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