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郭光灿院士:希望一代代年轻人让中国量子计算技术走向全球

发稿时间:2022-09-18 22:15:00 作者:王海涵 王磊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9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20多年前,从事量子研究很孤单,出差一个人,作报告一个人,一边写论文,一边到处申请经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坚持下去,最终保住了我们的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中国科大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谈到科研报国经历时,精气神十足。

  “不要等技术发展起来了再考虑产业。我们这一辈培养了研究人才,兑现了对国家对社会的承诺,更希望看到一代代年轻人,让中国量子技术走向全球,为量子信息产业贡献力量。”9月18日,2022年“双创”活动周重磅活动——“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大会”举行,郭老视频连线发言。作为国内量子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他坚信,在中国自己的土壤上,能培养更多开拓创新的研发队伍。

  郭光灿院士通过视频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当天,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正式发布量子计算应用工厂,这是专门为量子计算应用开发者提供的在线自助发布量子计算应用的平台。开发者不需要有量子计算的背景,只需要掌握经典的编程能力,就能够开发量子应用。

  “我们到全国各地联系行业企业,依然有很多企业不理解,觉得量子离现实生活很远。”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博士回忆,2018年,公司牵头成立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产业联盟,近40家企业加入,联盟梳理了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和业务版图。“上游的集成电路厂商囊括原材料、工艺、设计、设备、封测、制造等环节,中游包括量子计算服务供应商、软硬件技术、消费终端、场景应用,下游则是客户和厂商。”

  产业发展带来了创业热潮。国际上已有超过200家量子计算企业,北美和欧洲多家量子计算专业公司上市。 “一些国外头部企业组建的知名量子计算产业联盟里,没有中国科学家和企业的影子,所以中国人必须要开创出一条赛道,让量子计算不再是浮在云端上的技术,进而能走进千家万户。”张辉说。

  2021年10月,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正式成立,108位执委中有科研工作者、学者等大咖,让张辉觉得可贵的是,很多行业创业者也在其中。这些年,他见证了量子计算从科研创新向创业产业转化的进程。

  张辉讲述创业历程和行业的痛点与机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张辉同时注意到,在公司参与协办的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上,国内外有670余支队伍参赛,很多好想法并非来自专业院士,反而来源于大学生和爱好者,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力培养技术人才、致力成果转化的决心。

  郭光灿呼吁,依托相关协会和联盟等平台,开展应用探索、产业完善、供应链搭建,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协调,让研究所、政务机构和企业紧密联系,形成量子计算产学研合力。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