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童年的另一种方式

发稿时间:2022-08-17 05:43:00 作者:王子伊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栏杆内外的儿童。王子伊/摄

  “妈妈,你小时候做核酸会哭吗?”

  这是微博网友的一则投稿。核酸检测点排队时,一个女孩这样问母亲。

  如果说,成年人的“破防”只在一瞬间,那么,这一时刻绝对榜上有名。谁没有过调皮捣蛋、撒丫子狂跑、风往豁牙缝里钻的年纪。但这一代小朋友的生命体验,他们的感知方式、交往方式和娱乐方式,注定有所不同。

  打个比方,我妈是70后,她的童年由收庄稼、割猪草和挖野菜构成。我是00后,我的童年由跳皮筋、吃辣条和到处乱窜构成。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侄女是10后,她的童年由上网课、做核酸和不定时隔离构成。她和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不是“下回一起和泥巴呀”,而是“我们下次核酸见”——相约一同对着熟悉的陌生人龇牙咧嘴,展示牙齿、舌头和喉咙。

  有天我提议,咱们去玩吧,去海边玩水、堆沙子。小侄女第一反应是,不行,危险,有疫情。我不死心,搬出“无确诊病例”的证据。小侄女又补充,她父亲的工作单位有明确要求,不允许出京。“你想去吗?”我问。对方愣了愣,最后点点头:“想啊。”

  一位大学老师,曾在课堂分享过自家娃的一幅画,作品的主题是“未来世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得都晃人眼,画面里洋溢着儿童旺盛的想象力。只不过,一个细节让人不能忽视——娃在“未来公园”门口画了一个牌子,是个二维码。

  小朋友们似乎在疫情中提前“长大”。有些孩子,也许不知道:原先,人与人的距离可以比一米更近;口罩不是出行的必备用品;人们能在商场与自己的家之间自由地出出进进;具体的大自然、小伙伴可以比电子屏幕更有吸引力。

  他们的日常生活被改变,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疫情作为负性生活事件的应激源,会对大脑产生作用。人们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各种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而孩子作为特殊群体,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更大。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85.7%的家长报告停课期间孩子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变化,常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无聊、易怒、烦躁和紧张。国内学者赵禄雷对396名8-18岁在校学生进行分析,发现疫情期间有22.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性情绪障碍,比非疫情期间青少年患病率高出4.1%。

  一个更显而易见的影响是,拥有扇风耳的小朋友也许越来越多了。一项2020年的医学期刊研究发现:部分带弹性耳挂的外科口罩或成人口罩,会导致耳廓软骨受压。持续佩戴这样的口罩数小时,还会导致耳廓后皮肤出现红斑和疼痛性损伤。青春期前儿童耳软骨还没发育完全,上学时若长时间佩戴不合适的口罩,容易影响外耳的角度和正常生长。不仅如此,成人口罩的通气阻力远大于儿童,可能会导致儿童呼吸不畅。所以,专家建议家长应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对应的儿童口罩。

  宏观如公共政策方面,应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微观如家长在感知层面,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世界和国家正在发生的疫情,解释其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变化,鼓舞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在行动层面,不让电子屏幕代替陪伴,在防疫的前提下,多进行亲子活动,与大自然接触,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自在、完整充实的童年。

  王子伊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