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李少君:诗歌是中国人的精气神,正“向上超越”

发稿时间:2018-09-19 19:47:00 作者:赵立坤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8日电 (特约记者 赵立坤) 9月17日,以“讴歌改革开放 畅想2050”为主题的 “青年之声”青少年诗歌创作征集活动暨首场公益讲座在京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著名诗人李少君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150多位大学生和广大网友们主讲了充满哲思的公益讲座《诗歌与中国人的精气神》。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蔺玉红(左二),诗刊社副主编、一级作家李少君(右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心乐(左一),拾柒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赵利娅(右一)出席活动。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杨宇初摄

  诗歌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

  “为什么中国文化具有生命力,为什么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文明延续最久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越来越走向强大,这里就包含着精气神的问题,而精气神的基础,我认为就是诗歌。”讲座开始,李少君就从中国古代文明的来源讲起,阐明了中国人精气神的来源是文学与诗歌的不断发展。

  李少君认为,诗歌是最简练最精粹的文字,是文字的最高形式。古代最基础的教育方式是“诗教”,而至今我们仍然沿用。“无论是曾经的六经还是五经,《诗经》永远排在第一位。”李少君通过讲述传统教育的发展,阐述了从古至今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李少君介绍说,诗歌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关注到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核心和精神起源。除了在《毛诗序》里提到的“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和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形式出现,诗歌还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与文化修养。他举例说,孔子对极其欣赏的人才会说“可以言诗者也”。

  诗刊社副主编、一级作家李少君主讲《诗歌与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杨宇初摄

  李少君还从第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其他意义。“诗歌代表了一种精气神”,他提醒大家,比如想要给自己树立信心的时候,就能回想起诗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思念家乡的时候就会想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当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还有其他需要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肯定也是诗歌。因为在诗歌里面,包含了中国人的哲学观、价值观、思想观。“就像西方有《圣经》,而中国有《诗经》。”

  “在中国,诗歌在规范伦理、教化人心方面,起到了与西方宗教类似的作用。”李少君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是被诗歌培养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自然的生存状态。而诗歌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安慰了我们的人生。”

  李少君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中国的文明,才会被世界追随。就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是文明的基础,有了文字就能把自己宝贵的经验保存下来。中国古代也说,‘以诗为证’。很多历史被记载在诗歌中。这同时也凸显了文字的重要,所以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的重要地位。”

  当代诗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诗歌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文明不断繁衍和具有生命力度的关键。李少君从古代诗歌讲起,为同学们清晰地梳理了诗歌的发展史。“白话诗歌是从五四开始的,胡适可称为白话诗第一人。他用白话翻译了《关不住了》,创作了白话诗《蝴蝶》。五四新文学革命,带来了新诗革命,打破了格律诗,诗歌创作自由、不拘一格,代表了主体意识的觉醒。郭沫若可称为新诗第一人,冰心、艾青、湖畔诗社的汪静之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李少君说,40年前,新时期文学兴起。朦胧诗的出现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声呐喊,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外学习”,翻译诗盛行;第二个阶段是“对内寻找”,即文化寻根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向下挖掘”,主要表现为地方性诗歌的崛起。如今到了“向上超越”的第四个阶段,我们正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正在用诗歌创造一种自信文化。

  “我们现在真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李少君老师充满哲思的话语扣响了在座每一位师生的心弦。“要新国家必须新观念,要新观念必须新思想,要新思想必须新文化,要新文化必须新文学,要新文学必须新诗歌。” 李少君说。

  李少君还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诗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精髓。继承和创造是诗歌发展不可忽略的两部分,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用诗歌进行创作。” “当代诗歌既有中华文明独特思想的文明,也有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迎来繁荣盛世的机遇,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希望到2050年时也举办一个盛唐诗会,我相信那个时候,中华文明会全面崛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生们认真听讲。 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杨宇初摄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提问“向下寻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李少君回答说:“向下”其实是一种接地气的形式,提醒我们要站在中国大地上以广大人民的价值导向来创作作品。在回答有同学提出的“如何锻炼写诗的能力”这一问题时,李少君建议说,大学生们要多读诗歌选本,多写诗,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可以平时把灵感记在本子或者手机上。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蔺玉红,诗刊社副主编、一级作家李少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心乐,拾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赵利娅出席本次活动。团中央“青年之声”PC端和移动端、中国青年网、未来网、“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官方微博以及北京时间、快手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观看直播人次达50万余次。

  据了解,“青年之声”是共青团面向青年开通的互动社交平台,目前已在全国建设了6019个线上平台。其中,省级团委37个,地市级团委353个、区县级团委2969个、学校团委1719个,企业团委774个,服务联盟37个,其他130个,累计阅读量175.33亿,问题留言总计2971.12万条,共回答网友问题1238.76万条。线下,团中央“青年之声”建立了成长、创业、就业、心理、国学、健康等20个服务体系,已累计开展活动416场,覆盖受众 868.8万人次。

责任编辑:刘利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