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际 >> 正文

镜头里的中国自带流量 外国留学生记录“新奇中国”收获满满

发稿时间:2025-04-08 06:0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Subtitle/CC
          Audio Track
          Quality

            眼下,互联网上的“洋网红”引发广泛关注。在重庆文理学院,就活跃着两名“洋网红”留学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徐毅(中文名)和来自老挝的吴龙(中文名)。他们来自不同国度,却因对中国相同的热爱,用手机捕捉在华生活片段和新奇见闻,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受到关注,收获了各自国家的粉丝。

            一直拍摄中国,肯定会有收获

            从徐毅童年时起,他的父亲一直从事冰淇淋生意,一台从中国进口的冰淇淋加工设备让他们“发家致富”,他们家也从边境小城搬到首都塔什干。徐毅的父亲深知“中国有很多机会”,鼓励孩子了解中国、前往中国学习。

            2021年,徐毅开始在重庆文理学院学习商务汉语。课余时间,他以学习、生活经历为素材拍摄短视频。

            徐毅的走红,源自一条关于重庆魁星楼的视频。这座“8D魔幻建筑”给人一种“你以为自己在二十几楼,实际上在一楼”的错觉,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获100多万次的浏览量。

            “我没想到这么多乌兹别克斯坦人对中国感兴趣。”这让徐毅很惊讶,来华之前他觉得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地理距离很远,也有较大的文化差异。

            视频被追捧,徐毅很受鼓舞。他的视频内容逐渐丰富: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无人机送外卖,从重庆的“网红打卡点”到中国城市的旅游碎片……徐毅的视频大多与在华留学生活和新奇的智能科技有关。

            重庆永川区运行着无人驾驶汽车。2024年3月,徐毅与吴龙一起拍摄了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视频,一时间引发海外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的好奇,这一视频获得24万个点赞。

            一家俄罗斯旅游服务商向徐毅抛出合作橄榄枝,他接到了人生第一笔广告,并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父亲鼓励他说:“在中国,很少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学生拍视频,就是要一直拍,肯定会有收获。”

            关注徐毅的4.8万名粉丝都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对于总人口3700多万人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徐毅在当地已是“大网红”。

            会说中文意味着拥有更多工作机会

            吴龙同样是满怀好奇踏入中国的。高铁、无人驾驶汽车等高科技交通工具让他犹如走进科幻电影。他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新奇见闻分享给家乡的人们。

            吴龙的姐姐、姐夫都曾在重庆文理学院留学,姐夫凭借出色的中文能力,进入一家中老合资银行工作,月薪约5000元人民币。这在当地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

            吴龙刚到重庆时,汉语基础几乎为零,但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强烈好奇,便拿起镜头记录下在中国看到的精彩瞬间。

            “这是我的一个爱好。”与靠视频账号实现收益的徐毅不同,吴龙使用的海外社交平台在老挝不能开通收款功能,他只是单纯地想把中国那些奇妙的事物,展现给远在老挝的家乡人观看。

            “中国有很多老挝没有的新鲜事物。”吴龙说,他经常随手拍日常的生活片段发到互联网上。

            吴龙的账号目前已积累1.7万名粉丝,在总人口700多万人的老挝,他是妥妥的“网红”。他发现,自己的粉丝多数是想来中国学习却没机会来,或是想学习中文的老挝人。

            吴龙表示,随着中老两国贸易合作的日益深化,老挝国内“中文热”持续升温。会说中文意味着拥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现在的他不仅能熟练地讲中文,汉语成绩也是全班最好的。他为每个视频配上中文字幕,还录制了“重庆版普通话”。

            中国留学经历铺就多元发展路

            许多在外留学的乌兹别克斯坦学生向徐毅请教“走红之道”,他开始在网上“卖课”。

            徐毅还发现许多本国同胞对物美价廉的中国衣服感兴趣。于是,他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开通了网店——他从中国代购,由在乌兹别克斯坦家里的妹妹展示、对接。

            靠着在华留学期间“多元发展”,徐毅实现了“财务自由”,还解决了妹妹的工作。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内赚了1.5万元人民币。

            大学毕业后,徐毅打算回乌兹别克斯坦开办一家和中国贸易的商务公司,并继续拍摄短视频、运营社交平台账号。

            他注意到,2024年12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双方免签后就可以更方便地来中国,肯定会有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业务。”

            吴龙想通过考研继续留在中国,或者从事中文翻译。他希望能有更多人来中国读书学习。

            吴龙认为将来从老挝到中国肯定会越来越便捷。他的信心来自2021年12月3日全面通车的中老铁路。这条凝结着中老友谊和老挝人“现代化之梦”的先进铁路,让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感慨“老挝也有这样的铁路了,还是和中国合作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实习生 潘馨怡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1版

          责任编辑:张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