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际 >>  正文

让中非合作红利惠及更多青年

发稿时间:2024-09-06 06: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这些天,坦桑尼亚小伙儿阿波罗·马图罗最关心两件事:正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人才培养。怀揣梦想的他,是众多来华留学的非洲年轻人之一,也因此更加关注本次北京峰会将推出哪些青年利好举措。

  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未来3年,重点面向非洲妇女和青年,提供6万个研修名额。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汉智认为,中非合作得好不好,青年获得感是一个重要参考。

  激发非洲发展内生动力的“刚需”

  覆盖28亿人口的中国和非洲,“人”是大问题。9月3日,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提供了一组数据:预计2050年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从14%增加到22%。年轻人口比重高,劳动力充沛。由此,刘豫锡说,非洲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后发优势正在不断显现,潜能正在逐步释放。

  早在24年前,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就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单独成章,提出“进一步增加非洲国家来华留学人员奖学金名额”,“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此后,历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成果文件中,与“青年”有关的合作计划出场率越来越高。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王美西,很认同“少年强则国强”的教育理念。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王美西已想好要在毕业后当一名汉语老师,将自己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外国学生。在王美西看来,非洲国家发展较为落后,人才培养是激发非洲发展内生动力的“刚需”。

  王美西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开自己的眼界,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才能形成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良性循环。

  6年前,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方宣布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自2019年3月非洲首个“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落地以来,中国已相继在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15个非洲国家建成17个“鲁班工坊”,开发数十个中非合作专业,培养非洲青年逾万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非职教合作创新之路。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进一步宣布,未来3年,愿同非方深入推进“未来非洲职业教育”计划,共建工程技术学院,再建设10个“鲁班工坊”。

  “‘鲁班工坊’的一大重点是培养本土师资,确保工坊未来的可持续运作。”江绛是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唯一一位中方教师,目前工坊内的不少老师都是他的学生。站在非洲提高“造血”能力的最前线,他们想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更多年轻人投身非洲建设

  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究院智能矿山所主任助理段景文发现,到非洲大陆寻找机会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工程师越来越多。段景文曾常驻刚果(金)工作,当时他的向导是几名“毛遂自荐”的非洲青年,“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的到来意味着好的工作机会”。

  修建基础设施、培养技能人才、拓展新兴产业……中非合作的一系列措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非洲。在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后,来自尼日利亚的钱西曼回到祖国,进入北方国际尼日利亚塞吉罗拉金矿项目,兼任采购员和翻译等多个职务。

  中国小伙儿王翔是钱西曼的同事。二人有一个共识,在实际的项目操作中,中非同事各有所长,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一次现场矿山开采中,王翔遇到了控制爆破和社区影响的管理难题。中国同事从技术视角拿出了解决方案,非洲同事凭借本土优势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建议,最后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友谊和互信也在磨合过程中建立起来。

  王翔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中非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但双方按照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处理关系的原则没有变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宝荣研究发现,已有大量留学在外的非洲年轻人回到非洲就业和创业,其中不乏高科技领域的精英人才。“中国对非合作在非洲创业热潮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杨宝荣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中非合作让世界看到了非洲的希望,更让非洲自己的年轻人看到在非洲发展的希望。

  刚果(金)小伙儿盖伊·姆比卡伊·穆库塔一早就期待本次北京峰会能在支持技术创新和青年创业方面出台一些新举措。

  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宣布,未来3年,将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同时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把产业附加值留在非洲,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

  “非洲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穆库塔建议中非合作进一步聚焦共享技术创新、支持青年创业以及深化教育合作,帮助非洲青年掌握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知识,为非洲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

  这几天,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艾贝尔·温迪姆密切关注着北京峰会上与中非医疗和物流合作有关的动态,这分别对应着她大学时期所学习的专业和现在所从事的职业。

  数字经济与非洲大陆的数字转型需求高度契合,是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也为青年发展提供了新机会。曾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叶薇,关注到了这一发展趋势,计划在之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深入探索。

  “希望我的研究和实践能持续在中非合作这个领域开花结果。”叶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这也符合马汉智对青年一代参与中非关系研究的期待:瞄准具体项目,带着具体问题去非洲,多产出具有国际舆论影响力的深度报告,助力中非合作。

  “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在塑造中非关系的未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温迪姆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知识共享、文化交流等中非合作项目中来。

  “交流丰富、民心相通”是中非关系发展的特点之一。刘豫锡表示,包括中非青年大联欢在内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了中非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马汉智认为,中非合作赢得了非洲青年的真心认同和支持,激发了他们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强烈的动力,在未来积极参与到中非合作事务中来。

  本报北京9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李媛媛

原标题:让中非合作红利惠及更多青年
责任编辑:白珂嘉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