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际 >>  正文

携手走进“心·世界”——中美青年共议青少年心理健康国际合作

发稿时间:2024-06-12 05: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夏瑾 中国青年网

  “请您把双脚平行放在地板上,双手举过头顶,吸气;双手轻轻放下,呼气。”6月10日,在“心·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卫生研讨会开幕式上,美国载格勒国际儿童发展协会会长刘彤与现场嘉宾一起做腹式深呼吸,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激发大脑前额叶运行。

  “大脑的前额叶运行的时候,情绪调控能力最强,注意力最集中,记忆力最好,学习效果也最佳。”刘彤说。

  当天,首场“心·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卫生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拉开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健康卫生主题交流活动的帷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权益部、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得到了美国载格勒国际儿童发展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的学术支持。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岳伟介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中美两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权益部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与发展,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每年为65万人次的孩子提供专业、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2800余次心理危机干预,挽救上千条鲜活的生命,帮助困境青少年重拾希望、快乐成长。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美国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例如在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心理健康领域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中美两国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两国人民友谊、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丁浩说,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加深中美文化教育的包容互鉴,这既是服务国家关于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中美青少年友好对话的创新实践。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国际合作。”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凯瑞·安·沙梭教授表示,“在美国证明可行的方式可能在中国也适用,同样,中国的成功实践也可以应用到美国。通过国际合作,中美两国可以分享各自基于实证的实践,资源共享,协作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全球青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实现促进青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

  研讨会上,中美双方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两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策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历程等多角度进行了交流,对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互相分享了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的有效措施。

  “中国如何解决精神疾病污名化的问题?情感上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展示出来并寻求专业帮助的人应该怎么办?”“全球化对亚裔美国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心理问题因此产生,在保护文化特殊性方面有什么可借鉴的措施?”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学生贝拉卡·肖向发言专家频频发问。

  贝拉卡·肖今年25岁,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准备毕业后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他说:“中美之间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需要相互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人们总强调区别,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不是比较一个是不是比另一个更好。”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联合学区北岭高中的社会科学教师克里斯蒂娜·古德曼记了10多页的笔记,不仅有文字,还画了图表。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嘉宾分享的内容。“我在高中教心理学,我觉得今天很多内容与我的工作相关,所以记了很多笔记。”她说自己尤其喜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柴方圆分享的哲学实践的理念。“它是预防性的,不是等出了问题再去解决,这是一种良好的健康实践,对任何人都适用。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想法。”

  克里斯蒂娜·古德曼表示,中美之间在心理学领域强化交流和合作非常重要,“没有人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面对心理问题,不妨看看其他人都在做什么,才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所以合作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未来一周,中美青年代表将走访北京、山东和广东,登长城,走进孔夫子的家乡,参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感受中国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心·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卫生研讨会也将继续在山东师范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举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携手走进“心·世界”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