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法治 >> 正文

藏在乡间的宝藏不能失管

发稿时间:2024-05-23 06:51:00 作者:岳红革 丁旖 武婉珍 李繁 来源: 检察日报

  陕西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辖区帝王陵寝及历史遗址、遗迹星罗棋布,地上地下大量文物因不便移动而就地保护,然而在田野文物保护中一直存在散和难的问题。2020年,陕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西安市检察机关主动以开展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为抓手,依法履职,不断加大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力度,解决田野文物保护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携手多部门织密文物保护网,守护中华文化根脉。

  珍贵的摩崖石刻逐渐“模糊”

  紫阁峪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南,为秦岭北麓深山峪口之一,风景幽美,是古人偏好的修行隐居之地,也是古代文人心中的游览胜地。紫阁峪内有20多处宋明摩崖石刻,暂为一般文物点。经相关专家考证,这批摩崖石刻所涉人物众多,有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北宋著名将领游师雄等。紫阁峪摩崖石刻群长期裸露在外,经历自然风化、雨水侵蚀等“考验”,多处石刻字迹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不见。

  “我们是在今年3月发现这一文物保护隐患点的,经征求专家意见,这处文物颇有历史艺术价值。”鄠邑区检察院检察长余明涛对记者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鄠邑区检察院向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紫阁峪摩崖石刻群文物进行调查,摸清石刻底数并进行评估,推动紫阁峪摩崖石刻群文物定级,深入挖掘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督促主体责任部门在保存文物传统风貌和特色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加强管理,加强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增强游客和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禁止人为破坏、攀爬、触摸。

  当时正值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期间,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高度重视检察建议,专门开会研究后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组织专家对紫阁峪摩崖石刻群进行调查和文物价值认定,摸底石刻底数及现存状况;对现存摩崖石刻进行拓印,保留资料;对摩崖石刻打有膨胀螺丝等影响石刻安全的问题,予以及时治理;对字迹模糊的摩崖石刻,沟通报告上级文物部门,研究可行性修缮意见;加强对当地群众和游客的法律宣传。

  西安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范锋艳告诉记者:“针对大量散落乡野山林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长期得不到系统性、专业性修缮,文物价值未被充分发掘等问题,我们将以此案为着力点,联合当地文管部门探索不知名不可移动文物联合保护模式。”

  文物保护必须消除痛点

  “这几年秦始皇陵保护区之所以能够平静下来,离不开检察机关的积极主动履职。”一直热心、关心、践行历史文化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吕建中说。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其只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的一部分。据介绍,秦始皇陵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面积共20.32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2.74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17.58平方公里。然而,2021年以前,一般保护区先后被违法占用并修建多处违法建筑,影响文物本体安全,破坏周边历史风貌。

  “仅一个家居建材市场就存在了好多年。”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检察官一边调查取证,一边探究原因。根据《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关于秦始皇陵收归省级管理的通知》《关于秦始皇陵保护区域文物行政执法范围划分》等规定,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权由省级文物行政单位行使。

  随后,临潼区检察院通过调取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行政处罚文书及法院行政处罚非诉执行案卷,发现该局曾对类似案件作出行政处罚,但因执法主体不适格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针对上述问题,临潼区检察院在西安市检察院的支持下,向陕西省文物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对秦始皇陵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职责,切实保护秦始皇陵保护区文物安全、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为解决属地文物行政部门因缺乏行政处罚权,对秦始皇陵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建设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临潼区检察院紧抓《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修改的契机,与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一起,多次向省、市检察院和省文物局、区政府进行汇报。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授权属地文物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权,重新理顺了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关系扭顺了,办案力度也加大了。三年来,临潼区检察院携手当地文旅部门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每年针对秦始皇陵保护区范围内违建开展排查,陆续排查出18起违建项目,共计7万余平方米,行政管理机关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已全部予以取缔。

  文物犯罪高发区“摘帽”

  灞桥汉帝陵保护区拥有汉文帝灞陵、薄太后陵、窦皇后陵等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地处西安郊野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文物犯罪的高发区,相继被盗各等级文物达70余件。

  “我们在履职中发现,有的盗洞竟是在原有盗洞中继续开挖的,个别防盗设施年久失修。”灞桥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晓明介绍说。办案中,该院采用技术调查官协助办案机制,引入帝陵、建筑、陶俑、青铜类文物保护专家和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论证,共商盗掘预防手段和文物原貌恢复方式。该院还与文保部门、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多次磋商职责履行和帝陵保护工作方案。

  为凝聚文物保护工作合力,灞桥区检察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向灞桥区委政法委、区政府专题汇报文物保护检察工作开展情况,邀请人大、政协专题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自2022年3月起,该院先后到文物局等单位摸排公益诉讼线索7件,行政公益诉讼立案5件,发出检察建议5件,督促相关单位消除陵区被盗安全隐患,实施文物安全防范工程,完善陵区巡查巡视、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实现汉帝王陵墓系统长效保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采取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安装特殊技术装备,并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文保人员的巡防轨迹进行定时、定点、定位。此外,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支由文保部门、公安机关、街道办三方组成的巡防队伍,加大常态化巡防力度,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加大重点地区夜间巡防力度,实现对古墓葬的全时保护。

  “两年来,辖区再无刑事案件和文物保护履职不力的情况发生。”王晓明说。

责任编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