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走笔

发稿时间:2016-10-11 01:08:00 来源: 吉林日报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范围示意图

 

南溪湿地公园效果图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城市与江河,有如形影相随,恰似唇齿相依。

  泰晤士河与伦敦、塞纳河与巴黎、哈德逊河与纽约、黄浦江与上海、珠江与广州。长春,也有这样一条母亲河——伊通河。

  它,蜿蜒流淌,穿城而过;它,满怀深情,哺育着这座幸福之城;她,镌满回忆,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底气。它,曾波涛汹涌,浩荡的运粮船队画出壮丽的场景;它,曾几近枯竭,污浊不堪让人默默叹息!三十年治理,母亲河一步步蜕变至今。

  今天,站在新一轮振兴的关键节点上,秉承全新理念,肩负700万长春人民重托,伊通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系统治理已经拉开帷幕……

  河之望——

  母亲河亟待治理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因存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滨河交通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与长春城市发展不相协调,与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态环境需求不相匹配。

  防洪功能缺失,伊通河上游及下游仍为天然河道,堤防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串湖水系达不到防洪标准,东新凯河、永春河等水域堤防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外,水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伊通河流域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排污吐口治理、二级水系改造、市政管线综合整治等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

  同时,伊通河中段堤岸亲水性差,滨河建筑景观不佳,服务设施不全;滨河交通南北通行不畅,可达性不强,步行可达性不佳;河流成为城市背立面,滨河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产业发展动力、活力不足。

  伊通河,不得不变;治水攻坚,不得不快。

  “治”水一战,关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伊通河综合治理,关乎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伊通河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把垃圾河、黑臭水体变成景观河、风景河,把“昔日臭水塘”打造成“未来莲花香”,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母亲河的清浊,关乎转型。建设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春要振兴,经济要发展,生态须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全面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把伊通河流域打造成“绿色宜居生态轴”、“城市安全生命线”、“美丽长春景观带”、“产业升级动力源”,正是长春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产业层次的提档升级、绿色空间的挖潜扩容。

  流动的水,关乎民生。伊通河综合治理,是民意,更是民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加迫切。全面推动伊通河综合治理正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是推动形成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方式,更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生命与水相依、生存与水相伴、发展与水攸关,正如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的“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理念一样,伊通河综合治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载体。

  河之变——

  母亲河恰逢嬗变之机

  护生态,兴水利,建设生态文明,不是政绩工程,不是短期行为,需要勠力同心、久久为功。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生态文明,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保护好,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优势。”

  这是对吉林的肯定,更是对吉林的殷切期望。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热、供气、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立足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围绕推进东中西“三大板块”战略布局,统筹研究、谋划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使绿色发展成为吉林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

  省长蒋超良强调,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既是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水利、城建工程,更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要抓好组织实施,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搞好衔接,加强生态补水,改善伊通河整体水质,打造精品工程,在全省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4年底,长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5月开始国家海绵城市申报筹划工作,这都为伊通河改造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

  这是全国的方向与落脚点。紧紧跟上发展升级的大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作为,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大幕开启,力争将伊通河打造成为“绿色宜居生态轴”、“城市安全生命线”、“美丽长春景观带”、“产业升级动力源”……大生态,大文明,大发展,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战役立时代潮头。

责任编辑:
返回首页>>Loading...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