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在何?王义桅:五大使命

发稿时间:2017-06-13 16:16:00 来源: 人大重阳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蓝图从提出到建设已历三载春秋。三载苦心孤诣、三载扎实推进,“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对于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美国使馆外交官问笔者,陆地上不通,铺路架桥可以理解;海上本来就是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想干什么?

  面对种种疑问,这就要求我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与使命有准确的理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不是复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而是超越近代海洋型全球化,其提出的背景有三。

  一、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推动中华蓝色文明兴盛

  古代丝绸之路都有陆上、海上分别兴盛之时,但很少同时兴盛。本质上,中华文明是内陆文明,海洋文明基因发育不充分,郑和下西洋只是黄土文明的海上漂移而未改其本色。中华民族繁衍栖息的东亚大陆,一面临海,三面陆地,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本土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观念。在自给自足、缺乏向外需求,相对保守、崇尚和平的农耕文化环境中,人们习惯于和谐、宁静与相对稳定的生活。海洋在“重陆轻海”的农耕社会只是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而已。这些因素也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比较内敛、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伦理至上、注重养生的农耕文化形态。

  反观世界,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仅停留在海平面,海底世界基本上未知,而占据地球49%的面积是国际海域。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开发利用海底世界方面并不落后,谁赢得了海洋谁就真正赢得了世界。这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变道超车效应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二、引领海洋时代2.0,推动中华文明转型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海洋商业文明走向海洋工业文明的大交替。

  人类的海洋商业文明起源于海岛及沿海国家或地区,典型如古巴比伦文明中的腓尼基;古希腊文明中的爱琴海、地中海沿岸及岛屿上的诸多城邦及小国;古罗马文明中的迦太基、罗马、高卢、英伦三岛;北欧历史中的丹麦、瑞典、挪威三个国家。这些国家通过海上商道从事海外贸易,进行征服和掠夺。

  人类的海洋工业文明起源于全球化,而凸显于可持续发展时代。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人口日益增加,生活环境恶化与水土大量流失,陆地资源不堪重负,而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领域: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矿物资源和食物资源非常丰富。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内陆文明纷纷走向海洋,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可以说,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的世纪,人类将进入海洋工业文明新纪元。

  人类重估海洋价值,处于“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的前夕。不同于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时海洋只是作为商路、殖民扩张的通道,如今海底的价值日渐凸显出来。从此,人类进入了新海洋时代——“深海时代”或曰“海洋时代2.0”。海权论之父马汉曾把全球海洋命名为“一条广阔的高速公路,一个宽广的公域”。如今,海洋不再只是全球公域的组成部分,而是孕育着下一轮全球化的动力。正是看到这一点,一些国家掀起了与工业革命前期“圈地运动”类似的“圈海运动”。“圈海运动”吹响了海洋商业文明向海洋工业文明迈进的号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相应地,也为引领海洋时代2.0,推动中华文明从传统内陆文明向陆海文明转型。

  三、打造包容性全球化,破除西方中心论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率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为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地球71%面积被海洋覆盖,90%贸易通过海洋进行。时至今日,按照世界银行统计,全球产出的80%来自于沿海100公里地带。这就是近代世界的景象:边缘型国家的崛起与文明中心地带的塌陷,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大国因海洋而崛起,文明因大陆而衰落,直至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还在流行“河殇”论调。自此,世界陷入“治—乱”周期律,地缘政治与权力游戏大行其道。“世界体系”“依附论”揭示了全球化边缘国家无法摆脱落后、动荡的根源。

  令人忧虑的是,近代地理大发现造成的不公正局面在21世纪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强化。世界海底光缆集中在跨大西洋两岸,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通过美欧而连接在一起。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6年2月发布的报告《数字全球化:一个全球流动的新时代》指出,数据流动产生了比全球货物贸易更多的价值。尽管光纤电缆覆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但却没有一条光缆直接连接亚洲与南美洲。拉丁美洲国家和中国的互联网通信需要途经北美洲。而如今南南经济交流胜过南北经济交流,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世界是平的,这可能是我们时代最大的错觉。其实,贫富差距、人心不通,乃各国所面临的紧迫挑战。全球化,成为我们时代的想当然。其实,所谓的全球化更多的是沿海地区与发达群体的“部分全球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谓古丝绸之路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堪称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体现中国的担当。同时也预示着,文明的复兴而非单向度的全球化才是世界大势所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所代表的互联互通,才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推动实现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让全球化普惠而均衡,并落地生根,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路径,而且推动更多国家脱贫致富,开创21世纪地区与国际合作新模式。

  推动从海洋为中心的全球化到陆海联通的全球化,从西方中心的全球化到南北均衡的全球化,就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时代背景。“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打造包容性全球化,破除西方中心论。

责任编辑:史云鹏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