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杨元庆委员:充分发挥大企业作为“双创”的平台作用

发稿时间:2016-03-04 22: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彬 杨朝英 我要评论

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一点资讯两会联合报道(人民政协网记者 李彬 杨朝英)  去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今年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然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这个转化是双向的,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可以作为初创公司向社会转换,反之,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接盘’。”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表示,大企业具备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双创上能够发挥独特、重要的平台作用。 

  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 

  “大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的成果,并通过有效方式实现成果的转化。”杨元庆表示。 

  他以联想集团为例,在IT领域多年的积累,目前联想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00亿人民币左右,形成了产品事业部、公司研究院和创投散架马车联动的创新体系。其事业部主要围绕核心业务,面向市场做1-2年内的产品开发;研究院则专注于做未来3-5年的前瞻性研究,所产生的创新成果,有的直接用于支持核心业务,变成新特性、新品类、新业务,有的与核心业务的关系不那么直接和紧密,或者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或者需要大量投入,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明显影响,联想会以更灵活的方式,比如分拆,让他们离开“母体”,到大企业外部去开花结果。 

  但他同时也坦承,即使大企业的研发实力再雄厚,也不可能纯粹通过内部创新,来获得未来发展需要的所有技术,外面的成果或主意可能更多。 

  因此,他认为,“引进、利用外部创新久非常必要,这就是大企业创投能做的事。有的创投项目可以与公司核心业务直接协同,有的则可以成为前瞻性自主研发的有力补充,确保企业对未来的方向不错过、不落下。” 

  此外,他还认为,比起市场上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大企业创投的成功率和回报率更高,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更明显。因为大企业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洞察力,投资不是单纯看风向、找风口,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痛点)的理解选项目,大大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所以,他建议,政府除了为大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财税优惠之外,还应支持大企业发展自己的创投,“这是一条捷径,在企业创投基金上加磅,把一部分资金交给企业创投去运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专业背景、市场眼光、产业资源和平台优势,让创新资金的效率和收益更高。”杨元庆说。 

  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 

  杨元庆委员认为,目前,对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这一点已有所共识,但国家在倡导和支持大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时候,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少拉郎配,二是要在应用推广上予以明确扶持。 

  什么叫拉郎配?杨元庆委员解释说,以’核高基’专项中的国产计算机项目为例,过去重点是研发CPU和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后来发现没有整机不行,就要我们参与,但是用什么样的关键部件,专项统的太死。 

  “这样容易导致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情况发生。”杨元庆说,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国家指定有实力的厂商作为牵头,充分发挥他们的产业优势和市场机制,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择优选择关键部件。 

  除了拉郎配的情况,在杨元庆委员看来,国家在推动创新和推动应用、推广这两个方面上,也是脱节的,没有形成能够打通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有效协同机制。因此就造成了,国家在投入巨大资源,支持企业把创新成果做出来之后,由于应用、推广的配套举措缺失,致使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体制——“工信部和科技部抓产品创新,应用由发改委主导,市场采购政策又是财政部主管,在涉密领域还有专门部门做“封闭式”管理,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杨元庆委员说。 

  对此,他建议,应在顶层战略和执行政策上整合起来,形成“供给”和“需求”的有机互动,就像发展高铁那样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见到实效。 

责任编辑:钱明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