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我们总算学会了什么?

发稿时间:2018-05-04 22:59:00 作者:肖戎川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 肖戎川)4月28日刘若英执导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上映,当天票房便突破2.8亿,成绩喜人。但随后有不少影院反映,该影片在开场前出现大量集中退票情况,实属异常。在媒体跟进调查后,发现退票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通过第三方平台所销售的票,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

  《后来的我们》电影海报。

  多方各执一词 退票风波陷“罗生门”

  随着退票风波持续发酵,国家电影局介入调查,29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并表示,一旦发现查明,将严肃处理。

  随后,导演刘若英正面回应退票风波,称会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尽早查明真相。刘若英方表示,事件发生以来,团队也在持续与片方和发行方进行沟通,希望找出问题所在,查清事实真相。
5月2日下午,主要票务平台淘票票在官方微博发布说明,称从退票率和改签率来看,《后来的我们》的售票数据的确存在无法合理解释的异常。如果在影片预售阶段,通过虚购票来粉饰预售数据,欺骗影院达到提升排片目的,在排片占比冲高之后再大量退票,将严重涉嫌商业欺诈行为,应严厉追责。

  5月2日,淘票票官方微博就《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回应。

  而作为该电影的制片、发行方,产生38万张退票的票务平台猫眼电影,俨然成为此次事件的重点怀疑对象,针对网上曝出的退票事件,猫眼在4月29日凌晨发布声明回应:截至4月28日23点,经排查,猫眼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4月30日凌晨,猫眼就退票事件第二次回应,称有部分疑似黄牛所为的恶意刷票。

  4月29日凌晨猫眼电影官微发布声明。

  对于猫眼的回应,有分析称,在互联网平台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黄牛的生存空间早已被大大压缩,一部文艺片竟能引得如此多黄牛囤票,又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间退票,并不多见。
  从造假者到受害者 院线经历了什么?

  电影票房造假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此次《后来的我们》票房造假算是开了票房造假的新模式,一部电影上映,主要需要走制片、发行、院线三个流程,而院线便是票房造假的主要平台之一。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还未完全市场化之时,制片厂与院线主要采用分账与买断两种制度,而在分账制度中,院线为了拿到更多的分成时常会在票房上做手脚,但在当时电影市场趋冷,并未受到过多关注。到2014年“偷票房”行为被电影局明令禁止,违规影院被公示曝光并处罚,近几年“偷票房”趋势有所收敛。

  而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渐火爆,这块大蛋糕也引来无数人垂涎的目光。此时,制片、发行方为得到更多关注度进行营销,以求得到更高的排片率并打压竞争对手或获取商业利益,时常勾结院线制造虚假票房,这一阶段可以说是院线方最强势的时期,《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便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幽灵场”,为规范电影市场,电影局颁布了关于转发《电影院票务系统(软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幽灵场”。

  而此次《后来的我们》票房造假事件中,一向强势的院线却成为主要受害者。有影城经理反应:“我们一家影城被退了三百多张票,比平常退的票多了数倍,很多场次出现大量空位,损失较大。”近期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电影购票线上比例达87%,网络购票已成为中国观众观影购票的最主要方式。可见,院线对于票务已经失去了控制权。有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票务已经成为影片发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对票房造假2.0 我们总算学会了什么?

  此次票房造假事件,使得该电影发行、制片、票务方猫眼电影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能看出票务环节在当前电影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此,资深电影从业者,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彭立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反垄断机制将这些环节剥离。

  他表示:“早年许多电影厂的发展方向便是做到制、发、放一条龙,但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垄断行为,我认为应该将其剥离。”

  另一方面,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在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其《派拉蒙法案》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吴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