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非遗+扶贫:民族文化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发稿时间:2019-10-18 07:51:00 作者:韩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贵州省雷山县郎德苗寨,苗族群众身着盛装跳起苗舞,迎接各地游客。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韩玉)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近日,记者跟随“非遗+扶贫”主题采风团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等地,探访当地非遗扶贫工作情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听说石爬专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图为石爬专老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是武陵山区腹地一个苗族聚居村,因为交通闭塞,群众生活长期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十八洞村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扶贫工作总方针,由此拉开了精准扶贫伟大工程的序幕。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十八洞村聚焦“精准”,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2018年,十八洞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8元,每家每户都有多条增收渠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苗族银帽花。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石顺莲是十八洞村原村支书,她说:“苗绣体现了工匠精神,要把这项民族非遗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2014年,石顺莲把妇女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寨里的苗族妇女赚钱理家两不误。“我们一共有54个绣娘,8个是非遗传承人,与全国4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长期供货。”“一般人均每个月可以赚近两千块钱。现在,许多妇女都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里绣东西赚钱。小孩子们开心地说‘妈妈回家了’!”

十八洞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让拥有苗绣技艺外出打工的妈妈回到家里来,在家门口从事祖辈相传的手工技艺的还有花垣县石栏镇。石栏镇文化站站长麻正兵是一名身残志坚的苗家人。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是麻正兵经常思考的问题。如何为他们排忧解难?经过一番调查,麻正兵形成了在文化站创立“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和苗绣传习所的大胆设想。

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内,村民正在织布。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麻正兵想到做到,他走访了本镇苗绣传承人龙老香,通过一年筹备组织,终于成立了专业苗绣公司。当地妇女报名就能免费在培训基地接受苗绣传承人和技师的专业指导,合格后将收到织布、刺绣等手工产品订单。绣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多的可达四、五千元。花垣县非遗中心负责人表示,“让妈妈回家”项目以湘西苗绣为重点,使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就业。一方面,绣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得到亲情关爱,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站长麻正兵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拥有西江千户苗寨和郎德苗寨两个国家4A级景区,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雷山县全力推进非遗扶贫工作,目前,全县建有“非遗+扶贫”就业工坊54个。西江景区和郎德景区就有6个非遗扶贫工坊,让非遗产品与游客见面,实现了产品就地消费。雷山县还把非遗扶贫工坊建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业。羊排安置点苗族藤编技艺工坊负责人杨国超表示:“我对项目有信心,希望带动更多人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雷山县羊排安置小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示的桌面花蔸。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山西省娄烦县依托娄烦剪纸和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等非遗传统技艺,在娄烦县官庄村开展了版画雕刻、印刷、装裱培训等工作,挖掘当地的古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用文化带动旅游共同发展,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静乐县还成立了“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以来,恭王府博物馆和忻州市、静乐县携手推进非遗与扶贫对接,在文化扶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非遗+扶贫”,不仅让群众增收脱贫,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同时还扶持培养了当地的文化人才。

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人员展示静乐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实施好文化扶贫工程都有重大意义。“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赋予了非遗技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非遗产品”也在帮助非遗传承人脱贫致富。“非遗+扶贫”,非遗是基础,扶贫是目的。做好“非遗+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促进“民族工艺”保护传承,可以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