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杨峰:献身航天 守好火箭的心脏

发稿时间:2019-09-17 06:52:00 作者:刘逸鹏 綦智鹏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青年网西安9月16日电(见习记者 刘逸鹏 记者 綦智鹏 )七八个人睡一个木板搭的通铺,人挨着人。一件衣服家里四个孩子轮着穿;房间里没暖气,蜂窝煤也不常见,要自己上山砍柴烧柴火炉。如果正逢夏天,满屋子的汗味和脚臭味,鼾声、磨牙声、梦话声不绝于耳。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钳工杨峰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一批青年从城市来到秦岭腹地,为建设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这其中就有杨峰的父母。从小在红光沟长大,见证了航天六院如何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杨峰对献身航天有着别样的热忱,“我从小就想当工人”。

  杨峰是在“打着红旗进长安,进了长安更高举”的搬迁时期进入工厂做学徒的。“那是1992年,我刚从技校毕业,是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第一名。”

  从学校第一到车间新人,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航天一线工人的杨峰不敢有一丝懈怠。航天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杨峰从事生产加工的阀门正是发动机的命脉之所在,航天飞行器能否灵活自如的飞行、精确入轨或打击目标,都取决于阀门在接受指令后,能精确地打开或关闭。

杨峰在给弟子讲解钳工技巧。受访者供图

  27年不分日夜的坚守,杨峰手上,已经诞生了数千台火箭发动机阀门,型号多达数十种。可杨峰始终清晰的记得进厂加工第一批零件时的情景,30个零件报废了7个。“那种懊悔和内疚,我现在都无法忘记。”

  为了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工人,白天,他反复向师傅请教操作技术与技巧,一门心思在车间的钳台旁琢磨技巧,往往一站就是数十个小时,连腰间裤子滑落都没有丝毫的感觉,在厂里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都是家常便饭;回到家中,无论几点,他立刻把当天的工作体会记在本子上,仔细揣摩体会。“那段时间为了提升技巧,经常练习到手指都无法拿住筷子。”

  “可只要看见火箭发动机喷射出的熊熊火焰,那种震撼和满足,一瞬间就能缓解一切疲劳。”火箭发动机阀门的巨大吸引力,就像地球的磁场,将杨峰牢牢地吸引在航天制造的第一线。

  扎根一线,奋斗一线。圆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是杨峰心中不懈的追求。

  杨峰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2013年,“玉兔号”踏上月球。月球着陆探测器搭载了7500牛悬浮飞行发动机,推力室上两组高精度定位孔是任务成败的关键,一旦发生偏斜,将造成探测器不能降落到预定区域的严重后果,这对误差小于0.005mm的定位孔的加工人,正是杨峰。

  然而0.005mm背后的故事却并不顺利。

  “以前从来没干过,仅仅是为了找正,就试了5种方案、60多种方法,但还是达不到技术要求。”杨峰不服气。整整7天,他把自己关在厂房里,白天黑夜地琢磨。家里人早已经习惯了,淡定地把饭菜送到厂房。等到问题解决,走出车间,杨峰又瘦了3、4斤。

  “这些年,我就没有胖过。”杨峰笑道。“有为才有位,要先有作为,才能有自己的位置。”

  实际上,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对于杨峰早已是“家常便饭”。

  加工火箭发动机阀门的关键件—“蝶盘”是他的专利。在为发射神舟五号火箭加工“蝶盘”时,他天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为稳定机床精度,十几个小时几乎不停机,为少上厕所尽量不饮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所有“蝶盘”一次交检合格。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代表着国家荣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那么多回,都是靠一丝一毫认真工作得来的。‘差不多’‘或许’‘凑合’,这种想法绝对不能有,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杨峰说。

  扎根一线,创新一线。载誉满满的杨峰从未停滞不前,只愿不断释放自己的热和能量。

  杨峰在讲解零件。受访者供图

  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电动气阀上有两对细如发丝的斜孔,尺寸精度为微米级。他经过数百次的试验,自制了“双V型”专用夹具,有效解决了产品定位、刀具导向等难题,使产品合格率由45%提高到100%,同时又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使加工效率提高了近10倍。

  在精心钻研的基础上,杨峰突破了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主阀门、滑阀、导向套等精密零件多项关键技术,在某主阀壳体4×M8螺纹孔及空间角度孔的加工过程中,采用高速数控钻床,把9道工序在一次装夹中完成,产品合格率达100%,生产效率提高6倍。

  依靠个人能力与团队协同攻关的努力,杨峰先后完成了70余项技术革新,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将自己奉献企业,却远离了家人。杨峰经常对妻子说:“等这几年任务高峰期过了,我一定带你和孩子去度假。”可一年比一年更繁重的生产任务,让杨峰在一次次失约的同时,心里更多了对妻儿的歉疚。

  不断粗糙的双手,不断粗大的指节,记录着杨峰为中国航天所做出的点点滴滴。“我的岗位可以平凡,但我的人生不能因此平淡。”27年,杨峰坚守在钳台前,用高超的技能和对航天事业的满腔挚爱,生动的诠释了一位航天工人的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

  当问起是否后悔献身航天,杨峰的回答掷地有声。“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

责任编辑: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