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文旅共奏交响曲 谱写曲艺传承发展浓墨画卷

发稿时间:2019-09-11 17: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9月6日下午,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五龙潭公园进行展演。图为来自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传承人在表演四川扬琴《拷红》节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中国青年网济南911日电(记者 韩玉)相声、评书、凤阳花鼓、四川清音、绍兴莲花落……曲艺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山东济南举办。5天里,128场曲艺演出在济南各大剧场、书场、社区、景区和学校上演,惠及群众3.7万人。 

  本次非遗曲艺周,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131个曲艺精品进行了集中汇演,492位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参加演出。参演项目中,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山东大鼓、陕北说书、四川清音,又有青海搅儿、达斡尔族乌钦、傣族章哈等稀有曲目;既有《玲珑塔》《回娘家》等广为流传的经典传统曲目,也有《升国旗》《鼓韵流芳》等反映新时代主旋律的新创作曲目。演出免费开放,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非遗曲艺的最高水平演出感受“曲山艺海”的胜景 

  9月10日晚,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泉水大联欢(闭幕式)在济南百花剧院举行。主办方 供图 

  文旅融合 走出曲艺发展新路子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周末的趵突泉公园,游人如织。在白雪楼大戏台,来自天津曲艺团的非遗曲艺传承人正在表演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韵大鼓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全曲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台下的张大爷忍不住大声喝彩:“好!”张大爷告诉记者,他家住在趵突泉公园附近,“这儿经常会有演出,都是免费的,大伙儿都喜欢过来看。” 

  9月7日下午,非遗曲艺周在济南趵突泉公园的白雪楼戏台进行展演。图为来自天津曲艺团的传承人在表演天津时调《放风筝》。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同一时间,大明湖畔的书场明湖居,观众欣赏着西河大鼓《绕口令》、腾冲扬琴《大亮山上不老松》、粤曲《阮玲玉》等精彩曲艺项目。这是本次非遗曲艺周的特色之一——非遗曲艺与旅游景点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繁荣曲艺市场,扩大曲艺社会影响。9月10日晚,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闭幕式与济南市民俗活动“济南泉水节”一起举办,不仅是曲艺周的亮点,也是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典型实践。 

  9月6日,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曲艺家刘兰芳在非遗曲艺周开幕式表演评书贯口《祝您幸福康宁》。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曲艺贵传承 创新让曲艺“活起来” 

  “曲艺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传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老中青三代同台,这样才有看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了年轻人,就看到了希望。”刘兰芳认为,传承最终还是要落到发展上,不能做成“化石”,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曲艺是古老的民间艺术,现在曲艺传承,有办班的形式,有一对一师徒传授,也有展演。展演也是传承,扩大了影响,让更多的观众知道有这么多的曲艺曲种。” 

  9月8日下午,非遗曲艺周在济南百花洲畔白雪楼中的芙蓉馆进行演出。图为来自河北省沧县文化馆王银杰与徒弟王馨笛表演沧州木板大鼓《贾宝玉夜探潇湘馆》。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王银杰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沧州木板大鼓代表性传承人,9月8日下午,他与徒弟带着自己的拿手好戏《贾宝玉夜探潇湘馆》在百花洲畔白雪楼中的芙蓉馆进行演出。据了解,沧州木板大鼓又称沧县木板大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等都有吸收沧州木板大鼓的唱腔、曲调。提到曲艺传承,王银杰感慨万千:“我现在带了20多个徒弟,算上‘非遗进校园’活动教的孩子,得有几百个徒弟喽!不少徒弟都是很好的曲艺苗子,希望他们能认真学习,把曲艺好好传承下去。”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人听到木板大鼓的声音,年逾古稀的王银杰对表演节目的内容、动作等都进行了创新。 

  “现在很多人不太了解曲艺,非遗曲艺周的举办让全国各地的曲艺项目都得到了展现,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曲艺。”虽然是个90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属山东大鼓传承人祝天月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非遗曲艺周了,她说:“很荣幸参加非遗曲艺周,能和这么多老艺人同台演出、交流、学习!”祝天月表示,为了让节目更有“看头”,她特意请戏曲老师培训,增加了一些“动作戏”。以《战马超》为例,祝天月说:“张飞端枪和马超端枪就不一样,我从念白、动作和架势上都作了区分。像川剧变脸一样,观众看到变化,就会更喜欢看。” 

  9月7日,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系列活动之一——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研讨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各地将出实招 

  为推动曲艺传承发展,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在此背景下,9月7日,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研讨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山西、河北、浙江、山东等地文化和旅游厅(局)及非遗保护中心,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等代表与会,共同探讨如何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做好曲艺传承发展工作。 

  座谈会上,各地方代表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曲艺演出等相关方面,对促进曲艺传承发展工作提出具体工作办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雪芳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以《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为蓝本,形成以“1166”为主体内容的专项工作方案,即制定坚持1个工作统领、制定1个任务分解、实现6个保护目标、开展6个专项行动,推动曲艺传承发展迈上新台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王尚表示,山东拟通过开展普查记录、举办主题汇演、实施研培计划、加强项目研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曲艺的整体繁荣度。同时,王尚指出了曲艺类项目在人才培养、作品创作、院团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济南百花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玉 摄 

  “《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出台是国家关心、支持曲艺保护工作,关爱曲艺传承群体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曲艺界非遗保护呼声的有效回应,为我们以后传承创新曲艺文化指明了方向。”山东琴书、数来宝、长子鼓书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将努力践行曲艺人的文化使命,使自身所从事的曲艺事业发扬光大。 

  本次非遗周期间还发起成立了曲山艺海合作联盟,全国12家知名曲艺团体率先加入,通过联盟机制,共同组织开展有影响力的曲艺活动,不断提高曲艺的传承发展能力,推动曲艺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