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多彩“三下乡” 献礼“七十年”】绿色:争做环保卫士 践行青年使命

发稿时间:2019-08-16 16: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王龙龙 李华锡 实习 许加鑫 谭博文)环境问题,关系着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备受社会各界重视。近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环卫志愿者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宣讲,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抒写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7月18日凌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美丽中国”实践团队志愿者同环卫工人共同清扫街道。团队供图 

  做环卫志愿者为街道清扫“疲惫” 

  7月18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团委“三下乡”美丽中国实践团队来到在重庆市綦江区五福路街道成为环卫志愿者,体验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 

  团队队长李月琴表示,实践团成员从凌晨3点起床洗漱4点便跟随环卫工人张华容将街道垃圾桶倒入手推车并推至指定地点而后团队成员与环卫工人一道清扫大街上的垃圾持续到7点半,并等待环卫公司的垃圾车仅仅休息半个小时后,团队成员又回到街道上,与环卫工人一起维护路面清洁卫生直到傍晚6点。 

  从“旁观者一下子成为了“参与者”,实践队员感受到环卫工人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其实需要强大的毅力来支撑。实践队员唐翠莲感慨:“短暂的体验后才知道每挥动扫帚一次,手臂的酸软度就会加深一分;每提起簸箕一次,垃圾车的重量就会更重一分;每推一次垃圾车,额头就多凝聚一滴汗水。”活动结束后,她呼吁大家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不要液体泼洒在垃圾桶边缘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程,需要每位市民共同努力。 

  除了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工作来践行环保使命外,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护黄河实践队6月30日至7月10日期间进行了一次“保卫母亲河”环境攻坚战 

  团队队长范陆盈介绍说:“我们这次实践的目标是清理黄河岸边部分干涸的水沟中囤积垃圾,同时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关注这一点。”实践队员邓汉玺表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响应号召,建设绿色生态环境而努力。 

  活动最后,团队成员将自己一天拾的垃圾汇集到广场,实践队员惠文博说:“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希望能够自己的业余时间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在指导小朋友进行彩绘涂鸦。团队供图 

  开设趣味课程,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识别四色垃圾桶,分类投放容易懂;垃圾分类不落地,文明白屿更美丽……”7月5日,垃圾分类情景剧四色奇缘在浙江省象山县黄避岙乡白屿村上演。这个情景剧是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来到这里开展“斑斓海岸,多彩白屿”农村文明示范线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 

  指导教师洪松介绍,实践活动如何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主线,以小学生垃圾分类主题爱心夏令营为载体进行垃圾分类宣讲互动,同时还开设了成语故事、趣味数学、生活小实验、手绘白屿村、团体活动辅导等丰富多彩的综合课程。 

  实践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里和实践队员们增进友谊。通过与小朋友共同彩绘井盖,制作白屿村文化宣传册,排演四色奇缘垃圾分类话剧,与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为白屿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最后我们围绕乡村垃圾分类落地实施向当地提交了调查意见并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洪松向记者说。 

  这个暑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支教团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7月8日9日,支教团走进高淳区栗园与铺头两个社区,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有趣味的垃圾分类主题课堂。 

  “我们这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第二部分是垃圾桶改造。”支教团成员赵蕾表示,第一部分主要是给小朋友们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小技巧,同时展示自制垃圾分类的道具第二部分主要是为社区旧式的垃圾桶换上由小朋友亲手绘制的标识。 

  “垃圾分类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我们利用这次给社区小学生上课的机会,也是让自己更加了解和熟悉垃圾分类。”志愿者仇薇告诉记者,这次活动队员们发现大家都缺少系统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机会。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利用这次学习到知识尽己所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并在未来的支教活动中继续设置垃圾分类趣味课堂,通过垃圾分类小游戏、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孩子们愉快接受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青观践志,礼赞脱贫”历史成就观察团在凉风村学习调研绿色产业。团队供图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绿水青山乡村 

  7月10日至15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青观践志,礼赞脱贫”历史成就观察团来到重庆市关坝镇凉风村调查学习当地以绿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成果。 

  据悉,凉风村原先是国家级贫困村,是纯农业村,山多耕地少,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2015年,凉风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3.7%,村里居民多是老弱妇幼。但到2019年4月,凉风村已接待游客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500多万元 

  实践队员张雪莹介绍说,2016年始,当地有了梦乡村政策,而后建成生态产业约2600亩,创办微型企业172户。形成了以生态垂钓、渔村自然风貌、创业和微企发展为一体,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局面。 

  谈及调研感受,队员何家睿说:“如今行走在凉风村,在这片绿水青山中才真正感受到乡村的魅力,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要将这里的美景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南方之平实践队7月21日到7月23日期间,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进行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调研当地以绿色产业为基础,旅游业助力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效果 

  实践队长柳英杰说王台镇是一个多山的村镇,植被覆盖率很高。当地政府对自然环境做适当的开发,比如九峰山的旅游产业2015年以来王台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杉木林和丰产林等优质林木资源,林木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当地百合花产业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同时还成立新天地花木专业合作社,企业带头,加大科技投入,研发优良品种,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三天的调研,让我真正了解到中国生态的发展变化”实践队员李雅荧总结说,王台镇自然环境优美林木资源众多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通过绿色产业发展经济我会将调研结果汇总成报告,让这种模式可以被更多地方参考。”这份报告,也将是我们团队给祖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