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两个人一双手 这对夫妻的脱贫故事感人至深

发稿时间:2019-07-09 20:19:00 作者:张博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张博) 老赵是安康市汉滨区左湾村一名普通贫困户,和所有人一样有着致富梦。但他的故事又格外不平凡,因为和妻子分别右手残疾,他们两个人合起来仅有一双手。

  即便如此,命运的不公没有让这对夫妻消沉,相反,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学会珍惜。

  2016年初,赵启成一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今年上半年,通过养猪和捡售中药材,老赵创收了一万多元。不到四年,他们一家就将退出贫困户。

  早阳镇党委书记席鸿冰这样评价老赵,“赵启成夫妻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身残志不残’的光芒;他们是一面旗帜,继承和发扬着中国农民质朴的美德;他们是一对鲜活的标杆,让四肢健全者起敬,让懒惰者汗颜警醒。”

  “我还有一只手,脱贫不能靠政府”

  年轻时候的老赵是个很能“折腾”的人。那时煤炭行业正兴,20出头的他是村里外出到矿上打工的第一人,年纪轻轻就跑遍了河北、新疆等地的煤窑,负责“放炮”,一家人贫困的生活刚刚有了起色。

  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在新疆的煤窑干活时,老赵的右手不小心受了重伤,重物积压导致右手坏死,最后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突然没了干活吃饭的右手,对年轻的赵启成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

  回到老家后,老赵又以祖祖辈辈过活的方式过起了日子。种种地养养猪,农闲了去打打短工,一天也有三四十元收入。虽然能解决温饱,但日子一直不富裕。

  2009年,40岁的赵启成和同村因火灾同样没了右手的吴从霞组建家庭。一年后女儿降生,这位刚毅的男人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转机发生在2015年,包工的老板觉得老赵年龄大了,加上身体上的不便,便不太愿意再用他。老赵觉得委屈,“其实我干活比他们都快”,要强的他“赌气”,决定要自己搞养殖。

老赵在喂猪。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村上帮助了5000元后,他又找自己亲戚朋友借了两万元,在老屋不远处盖了三间砖房。其中两间住人,一间猪舍。村支书吴从红告诉记者,除了前期拉材料以及后期封顶,其他所有活都是老赵夫妇自己弄的,“因为后面墙高了,自己没法盖,就请了人。”

  盖起了猪舍,也有了猪,老赵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别人每天喂两次,他怕猪吃不好,一天喂三次;自己的四五亩地都种了玉米,怕猪多了不够吃,把别人委托代看的十几亩地也都种上了玉米;不懂技术,只要乡上有养殖技术的培训,他都会参加。现在,他笑称自己成了“半个兽医”。后来,还给猪舍通了自来水和通气扇。

  “我还有一只手,脱贫不能靠政府。”2016年初被立档为贫困户后的老赵一直跟别人说。

  “还想整”

  今年上半年光卖猪崽一项,老赵就创收了一万六千元。圈里的13头猪眼看又要下崽了,预计今年能收入5万元左右,可他一点也不满足,“还想整”。

  在旧猪舍的旁边,老赵自己平整出一块近百平米的空地,想等今年再攒点钱,来年盖一个更大的猪舍。在他的设想里,新猪舍要能养50头猪,一年能有好几万固定收入。老赵告诉记者,这两年身边发生的巨变给了他底气。

  政府不光在资金上扶持养殖产业,还多次免费举办养殖知识讲座,为养殖户免费提供防病防疫咨询等。在猪出栏时候,老赵也不担心销路,有驻村干部帮忙联系销售。由于他的猪肉质纯正、绿色环保,往往还能卖上好价钱。

老赵和妻子吴从霞。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2017年,得益于移民搬迁政策,老赵花了5000元,在镇搬迁点领到了一套60多平米的房子。经过简单装修,2019年2月底,一家人搬进了新居,女儿上学也不用租房了。

  老赵脱贫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2017年9月,老赵被早阳镇表彰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此后,又先后被安康市表彰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被汉滨区表彰为第四届道德模范。

  “当了几年贫困户,脸上没光彩,说句心里话,脱贫不能等靠要,幸福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老赵发言时说。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老赵,对未来和家庭有着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对女儿。老赵不仅让妻子一直在镇上陪读,还希望女儿将来能读大学,走出大山。不过对于女儿的学习,他也感到心力不足。夫妻俩文化水平都不高,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我就告诉她,要跟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搞好关系,有不懂的多问别人”。

老赵新家照片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博 摄

  在老赵新家的客厅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挂着他参加各种颁奖的照片和收到的奖状。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照片里,老赵的老房子门前挂满了金黄的玉米,他一脸绽露的笑容,就跟提到要盖新猪舍那时候笑得一模一样。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