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记者再走长征路】听到他的故事心是痛的!29岁英雄师长血战湘江断肠明志——“记者再走长征路”探寻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之地

发稿时间:2019-06-30 17: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导读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中旬,红军进入湘南,蒋介石企图利用湘江这一天然障碍物一举歼灭红军。年仅29岁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前进。11月下旬,红三十四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战斗四天五夜,死伤惨重。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抢渡湘江任务后,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时长 0:00

  中国青年网永州630日电(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蒋佩珊)在红军众多指挥员中,有这么一位传奇英雄,他从菜农当上了红三十四师师长,在战斗中,他能守善攻、骁勇机智;在长征中,他奉命掩护红军主力前进;在突围时,他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仍指挥战斗;在被俘后,他自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就是英雄师长陈树湘。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这是他仅有的照片。资料图 

  629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了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探寻陈树湘师长曾经战斗过,最后牺牲的地方。“有三个地方我们要去,一是陈树湘腹部中弹后,馒头岭舍身掩护王光道突围处,二是陈树湘舍命掩护突围成功后被捕处,三是被俘后拒医拒食处。”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介绍。 

  腹部中弹馒头岭舍身掩护:冲出一个算一个!  

  从道县县城行车,崎岖山路颠簸一个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馒头岭。岭下传来孩子们嬉水的欢声笑语,曾经,战士们殊死战斗过的地方,如今一片祥和宁静,不禁令人感慨,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这种幸福才显得弥足珍贵。 

  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馒头岭战斗旧址。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一路爬山来到“陈树湘被捕地”,这是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该岩洞入口很窄,洞内却很宽敞,有大厅、指挥台、上下层楼、地下河、风岩、雨岩、仙人田、钟乳石等,非常适合隐蔽。“陈树湘腹部中弹后,在这里度过了5天的短暂休息时光,也就是19341212日到17日。有当地百姓感念红军是自己的队伍,还安排一名10岁的小男孩悄悄送来红薯和中药。”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告诉记者。 

  19341212日至17日,陈树湘短暂休息的山洞。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六七月的天气来到岩洞,不禁感叹这里的阴凉舒适,可是待久后会略感潮湿,洞顶不时有蝙蝠飞过,有水滴渗下,地面上泥泞湿滑。 

  想象一下,如果身负重伤,前有阻兵后有追兵,在193412月的初冬来到这里会是怎样的感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陈树湘师长仍在看军事图,研究战斗。“他一直在看地图,旁边还有两个小红军,因为陈树湘受了重伤,我爷爷会拿些草药给他包扎,后来他被人抬走后,爷爷非常难过,他说红军是好人,怎么就被抓走了。”71岁的周玉生老人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起曾发生在这个岩洞里的故事。 

  “他来山洞养伤前,我爷爷和父亲曾见过陈树湘,知道他是好兵。”周玉生说到。那么,陈树湘师长是在什么情况下受的伤?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战斗? 

  根据周镜忠和当地村民周玉生介绍,以及史料记载,我们要从陈树湘被捕前的半个月说起。 

  奉命率部掩护主力:万一被截断要做孤军作战的准备 

  “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19341127日至29日,红三十四师按照朱德电令,阻击周敌,以保证和掩护红八、九军团全部西进。 

  121日,主力军已于晨时胜利渡过湘江。红三十四师成功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引得敌军更加疯狂的“围剿”,挖地三尺,找出来予以歼灭。红三十四师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和时机渡湘江西进。 

  124日晚,为了摆脱敌人,陈树湘师长当晚作出两条决定:第一,从敌人薄弱部位突围出去,到湘南坚持游击战争;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210日,陈树湘带领红三十四师渡牯子江时遭到武装袭击,他在船上指挥战斗时被保安团头子认出,不幸中弹,右腹部受重伤,战士们只能为师长作简单的包扎。后因伤口太大,战士们从庙里找来一个碗压在伤口上,再用绑带绑上,不让肠子流到地面上来。 

  1211日,遭受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和多次袭击,仅剩140人的红军队伍又遭到阻击。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陈树湘决定带人掩护,由参谋长王光道带领红三十四师余部突围,“冲出一个算一个!” 

  1212日,陈树湘走下担架率两个班的战士掩护,占据馒头岭及对面岭的有利地形,有效地阻击了敌人,突围的同志们安全脱险了。但负责掩护的两个班战士先后牺牲。陈树湘怕拖累大家,命令幸存的两名警卫员、一个修械员赶紧冲出去,不要管他。3名战士不舍,不由分说强行把陈树湘抬上担架紧急转移,就地隐蔽在馒头岭上的一个岩洞里养伤。 

  弹尽粮绝被俘后拒医拒药:革命的烈火,你们是永远扑不灭的 

  从岩洞出来,驱车近半个小时来到四马桥镇何正生药铺,难以想象,在这样颠簸的山路,身负重伤的陈树湘是忍着怎样的疼痛?道县文联主席、原史志办副主任唐小峰向记者介绍:“19341217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满山满岭搜红军。陈树湘带领警卫员等3人冲出岩洞,再次突围。最后一颗子弹打光,因弹尽粮绝,陈树湘师长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洪都庙)不幸被捕。” 

  得知陈树湘是一名师长,敌人欣喜若狂,为了留下一个活着的红军师长,好邀赏,他们把陈师长抬到四马桥——谢德堂(布铺)家门口。 

  何正生药铺旁边的布铺后人,78岁老人张国平,正在讲述他听到的那段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陈树湘当时受了重伤,肠子都露出来了,他站了几次都站不起来,他们就用洋参为陈树湘师长提神,但陈师长就是不吃。”张国平老人听父辈讲道。“你们抓住一个陈树湘,这算不了什么,全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革命的烈火,你们是永远扑不灭的! 

  林中辉的儿子林福建(父亲因思念家乡为其取名福建),今年63岁,为纪念古田会议,林福建将自己的儿子取名林古田。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在镇上,我们遇到了一位幸存红军后人,他叫林福建,他的父亲是馒头岭突围队伍中,幸存的一个传令班长,林中辉。回忆起父亲经常提到的往事,他说到,“我父亲是通信连的,在经过清水塘时,右脚掌被打断,不能跟着部队行军。红军过后,父亲被四马桥村黄永良收留,养伤三年都没好,最后还是一个姓唐的和尚治好了他的伤,给他改名林玉芝。”林中辉所在的这支突围队伍,就是在陈树湘所带领的两个班的战士掩护下成功突围。  

  断肠明夙志: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道县蚣坝镇白马神村,陈树湘自断肠子,壮烈牺牲的地方。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听完陈树湘师长负重伤战斗、红三十四师拼死战斗的故事,记者在驱车去往陈树湘断肠牺牲的地方白马神村时,心情难以平复。是怎样的一种信念让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在被俘后,向死而生,自绞肠子壮烈牺牲? 

  86岁抗美援朝老兵许瑛坐在陈树湘牺牲的地方,他的父亲许振芝,哥哥许杰曾在此看到过陈树湘师长。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曾经目睹了陈树湘牺牲的当事人后人许瑛回忆,“当时那里有两棵桂花树,他就是在那儿绞断肠子牺牲的,我父亲当时不晓得他是那么大的官,只知道他是一个好红军,父亲每次都会说一句,‘他当时很勇敢!’”“我们之前调研时,从许瑛的哥哥许杰那里了解到,当时因为贪玩,许杰跑出家,看到担架上躺着一个人,衣服很破,浑身脏兮兮的,右手掌满是血迹。”原县史志办副主任唐小峰补充道。向死而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树湘师长都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 

  在陈树湘烈士牺牲地,有一棵当地人称之为“红军树”的树木。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满腔碧血荐轩辕義烈千秋光争岁月,百尺青松環墓冢精魂一缕秀毓河山。”湘江战役是中国红军长征史上最艰苦、最壮烈的一大战役。19341221,红三十四师余部被敌包围,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被冲散。至此,红三十四师这支战功赫赫的队伍,血洒潇湘,悲壮地完成了钢铁后卫的神圣使命。 

  红军第三十四师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部分烈士名单。中国青年网宋莉 摄 

  英雄姓名无人知晓,烈士功勋与世长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责任编辑:赵瑛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