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一座衣冠冢,一位老红军的半生流离

发稿时间:2019-06-17 17:25:00 作者:叶婉莹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清流6月17日电 (记者 叶婉莹) 曾丽红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了。打从记事起,父亲每年清明节都会带着他们姊弟三人来扫墓。在这座位于福建省清流县林畲镇的烈士墓地里,曾丽红的曾祖父、爷爷、奶奶三名革命烈士的英魂长眠于此。

  “每次到这边父亲都很严肃,一句话不说,回去之后整个人也都是沉默的。”小时候的曾丽红并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跟平日不太一样,也不知道自己祭拜的这几位亲人到底有过怎样的故事。

  直到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烈士纪念活动,到达目的地之后曾丽红发现:“这不是我们家墓地吗?”那时候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竟是烈士的后代。

  “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曾祖母就特别喜欢跟他讲自己参加红军闹革命的故事,后来父亲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但是对于曾祖父、爷爷和奶奶牺牲的事情,他们却几乎不愿意提起。”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曾丽红才开始慢慢了解到,那段发生在自家的革命往事。

  1930年初,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途径林畲并在此地驻留。其后,红四军十一师、东方军和福建军区独立第七师等红军部队曾在此开展活动。

  当年首批红军进入林畲时,曾家旁边就驻扎着一些士兵。

  “有一次,他们在菜园里摘了一些豇豆,并打听到这里是我的曾祖父曾富良家的,很快就把钱送到家里来了。”曾丽红说,当时曾祖母官和英对红军这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行为很是感动。她索性邀请红军来家里住,并主动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和蔬菜送给他们吃。

  第二年,红军再次来到林畲。这一次,他们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倒恶势力。抱着“跟党走、跟着红军走就有好日子过”的想法,曾家全家人一起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事实上,曾家本来有6口人,但当时只有5人参加了红军。“曾祖母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儿,在红军第二次来之前因为当地兵团的欺压被迫卖掉了。”曾丽红解释道。

  1932年10月,官和英与儿子曾其应、女儿钟富金跟随红军于闽赣一带活动。曾富良因为行走不便,和儿媳谢玉姬留在林畲,为红军传递情报。

  1934年,官和英三人随着红军部队往瑞金出发。在途中与国民党军队的一场作战中,曾其应英勇牺牲。而官和英跟部队走散,只能靠着一路乞讨、帮人浆洗为生,带着女儿往家走。但一心归家的她并不知道,此时,家已无家。

  这年秋天,曾富良在执行任务的途中惨遭敌手,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林畲孙坊路下坡。

  不久后,谢玉姬也在给红军送信途中被敌人抓获。“奶奶最终被敌人残忍地刨腹,牺牲的时候只有21岁。”说到这里,曾丽红的声音有些颤抖:“她当时已经怀有5个多月的身孕。”

  1942年,当官和英辗转多地终于回到家乡时,才得知丈夫和儿媳早已于8年前被害的噩耗。而此时,家里的房屋也早已被拆得片瓦不留。那一年,她已年届五十。

  然而还来不及悲伤,官和英就又被迫继续逃亡。原来,当地恶势力得知她回来的消息以后,打算对这拥护共产党的一家子斩草除根。得知风声的官和英带着孩子连夜逃走,此后一直流连于明溪一带,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回到林畲。

  时隔18年,当初一起参加红军的一大家子,到最后只剩下官和英跟女儿两个人。

  后来,经组织批准,官和英从宗族里收养了一个男婴,并托在儿子曾其应的名下,这就是曾丽红的父亲曾世昌。

  1965年,当地政府决定为曾家修筑烈士墓。然而,逝去多年的三人尸骨早已无从找寻,而曾家的老房子也早已在多年前被毁,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

  70多岁的官和英扯来布匹,给丈夫、儿子和儿媳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刻了一块生辰牌,一同放到墓里。

  这位流离半生的老红军此后一直待在林畲,晚年安详,直到83岁时因病逝世。

  “曾祖母临终前特意叮嘱父亲,一定要将她的坟放到旁边。”曾丽红说。

  如今,在烈士墓右侧不远处,一座土坟安然矗立。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家人的伤疤揭开来讲,包括我自己。”但现在的曾丽红仍然会忍着激动,经常与人讲起这些革命故事:跟游客讲,跟自己的孩子讲,跟媒体讲……

  “2015年到清流革命纪念馆工作以后,我才开始了解到除了自家以外,更多的关于清流、关于闽西乃至整个中国的革命史。那个时候真的特别震撼。也许大家会觉得我家的故事特别惨烈,但它不是特例,只是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当年那些革命烈士,就没有我们所拥有今天的一切。”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我们可以告别苦难,但绝不能忘记历史。不管是作为一名烈士后人还是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我都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故事继续讲下去,让它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