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胡鞍钢: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发稿时间:2018-12-19 09:15:00 作者:王晓芸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王晓芸)如果一个人的命运能够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那么,这个人是幸运的;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抱负可以融入历史的洪流奔涌向前,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必定是无悔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自己正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努力追求此生无悔的人。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美宣布建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这一年,胡鞍钢从一名地质勘探队员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

  1992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这一年,胡鞍钢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并于次年回国。

  2001年,改革开放跨入新千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申奥成功。这一年,胡鞍钢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并获得了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节点回望时代沉浮,忆及人生经历,胡鞍钢将自己40年的心得体悟都写进了这本名为《我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书里。他说,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学生、写给当代青年的书,书中的内容向大家展示了一位中国学者“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的人生理想,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执着追求“终生无悔”的时代梦想。

  中国青年网记者就本书内容对胡鞍钢进行了专访,希望与各位读者一起品读书中精髓,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回溯历史,展望未来,与时代同行。以下为专访内容:

  中国青年网:《我与改革开放同行》这本书记录了您个人的人生经历,也带我们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请问您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胡鞍钢:首先,这本书是写给我的学生们的,我每天都和他们打交道,这本书是写给青年学生看的。其次,这本书里我对自己做了回溯和总结,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阐释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舞台能够和时代的大舞台相联结,那么你的成长道路就更有利于你的发展。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本书里讲了我个人的故事,也是讲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一个人和一个大舞台,没有这个大舞台你不可能是成功的;反过来讲,有了这个大舞台,你也要认识这个大舞台,以便能够做到我曾经提出的四个无悔:“青年无悔、中年无悔、老年无悔,终生无悔”。

  中国青年网:从书中可以看出,您个人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可以说是密切相连的,您在书中也提到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那么,改革开放这40年里您个人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胡鞍钢:应该说,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1977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且最终有幸能够进入大学。

  和现在的大学生不一样,我是先上了“社会大学”(指曾经在北大荒务农的7年经历),然后才有机会去上真正的学术大学,并且一直读到了博士,最后还做了博士后。这期间累计的人力资本投资时间超过了11年。我曾说过,一个人的发展过程要经历对自己的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这是核心的,没有知识投资,或者投资不到位是不可能做到知识创新的。

胡鞍钢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綦智鹏 摄

  中国青年网:在书中有个有趣的发现,您在读博士之前一直致力于工科方向的研究,为什么会在博士后阶段选择了“国情研究”,可以说是来了个大“转型”?

  胡鞍钢:我选择国情研究,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认为我们上大学不只为找到一个好工作,更多的是考虑我们能不能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当然,如果我沿着工科的路走下去,可以做工程师,但我之所以选择转变方向,是直接受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影响,党中央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响应这一号召,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我就选择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

  回过头来看,我发现,你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有很大的机会成本,你做A就不能做B。做哪些方面能够更有助于你的人生发展呢?很显然,要选择做那些具有更大社会价值的知识创新,可能就比你沿着原来的轨迹走下去要更好。

  我当时的选择是具有前瞻性、决定性的。我自己有这样一个人生逻辑——如果横坐标是你的个人目标,纵坐标是国家目标,你的最佳路线一定是45度角方向的那一条轨迹,因为它是与国家同方向的。个人的选择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方向具有一致性,这样就会形成个人与国家、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中国青年网:您在书中提到,您四十年治学和做人的宗旨就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在改革开放走过40年辉煌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伟大历史节点上,从“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这三点出发,您认为青年人应该怎么做?

  胡鞍钢:从“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这三方面出发,我支持我的学生到国外去,走向国际舞台,传播中国声音;更支持他们到农村去,走向中国大地,如参与到精准扶贫中去。我认为青年人只有走向社会,去了解了实际情况,才能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造福中国人民的。

  中国青年网:最后请您给当代青年人提一些人生建议吧。

  胡鞍钢:我对新的一代是予以高度评价的,十几年前我在清华大学就提出了“五个黄金”的人生哲学,即青年人处在一个“黄金时代”,即中国迅速崛起;第二是他们处在“黄金的年龄”;第三是(青年人)能够进入“黄金大学”;第四是在大学里获得“黄金投资”,即知识投资,这是一个人一生非常重要的成长起点。

  在这里我们就要反问,有了这“四个黄金”,你能不能做出“黄金贡献”?“四个黄金”是投资,你的贡献就是对“四个黄金”的回报,投资和回报都做好,这样你才能做到终生无悔,这正是我这本书所表达的最重要的观点。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中国青年一代,一定要做出“黄金贡献”,才能使人生无悔。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