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玉溪市长张德华:为每位中国人储备15吨Ⅰ类水,保护抚仙湖堪比保护大熊猫

发稿时间:2018-08-22 17:02:00 作者:杨月 陈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玉溪8月22日电(记者 杨月 陈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认为:一旦抚仙湖水质严重退化,中国将从此告别拥有优质大型湖泊水资源的时代!从稀缺性、独特性、不可逆性来看,保护抚仙湖的意义堪比保护大熊猫。”8月18日,第十三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云南玉溪举办,玉溪市长张德华在以《生态文明建设在玉溪的实践与启示——基于抚仙湖保护治理的经验分析》为题的主旨发言中说。 

  张德华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中国最大的I类淡水生态大湖,也是全球少有的I类水质湖泊。水域面积21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9米,平均水深95米,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省九大高原湖泊的68.3%,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占全国重点湖泊I类水的91.4%,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几乎为每位中国人储备了15吨Ⅰ类水。 

  一个湖怎么能跟国宝大熊猫相比?因为抚仙湖是国家天然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其价值不亚于建立国家粮食和石油的战略储备。 

  张德华介绍,抚仙湖是一个地壳断裂塌陷形成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径流区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58平方公里,仅为水体面积的2倍,且流域内没有大江大河。这样的流域构成情况表明,抚仙湖庞大水体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形成的,理论换水周期长达250年,意味着抚仙湖一旦污染就不可逆转,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抚仙湖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加剧,2002年,抚仙湖局部蓝藻暴发,一段时期大部分水域水质下降到II类,骤然响起的生态警报,成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要发展还是要环境?要效益还是要生态?要增长还是要幸福?一连串巨大的问号,拷问着每一个玉溪人。”张德华说,为保护抚仙湖,玉溪作出了巨大的经济上的牺牲,仅关停帽天山磷矿一项,澄江损失近一半的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把当时市值近200亿元的宝藏,永远埋在了大山深处。这项举措,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英国《科学》杂志对此评论:“这是世界科学家取得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 

  由于及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抚仙湖恢复并连续14年保持I类水质,并被纳入全国首批8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在2016年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抚仙湖必将始终成为镶嵌在美丽中国版图上的闪亮明珠。”总结抚仙湖保护的经验,张德华说。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