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段晓飞:从军18载 戎装一生情

发稿时间:2018-08-06 07:42:00 作者:段晓飞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70年,段晓飞参军入伍,当年不满18岁。本人供图

  今年八一,早早就把微信的头像换成参军时的第一张照片。相约老战友们聚到一起,紧紧的握手,热烈的拥抱,互相端详着两鬓的白发,大家依然嘹亮地唱着军歌,标准的军姿,庄重的神态,随着军旅歌声唱出的是军人的意志,是军人的精神,是军人的情感……一日戎装在身,终生军人情怀。

  我们都是近五十年前抱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入伍到一支英雄部队——38军。在部队这个熔炉里接受各种锤炼,训练、演习、施工、营建、执勤、生产、救灾、抢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各种艰苦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作风,让我们更忠诚、更团结、更坚强。

任职38军甲种摩托化步兵团团长时,段晓飞(下方)检查高炮分队训练。本人供图

  常言说:军人的牺牲岂止在战场,热爱本职、甘于平凡、默默坚持、忠于职守,这里彰显的就是军人的情怀,这种情怀和信念始终不渝、历久弥新。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步兵五大技术,200米内硬功夫。爬冰卧雪、山地练兵、长途跋涉、摩托行进,心中装着使命,苦练杀敌本领。

  1974年在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比武前夜训负伤,右臂多处粉碎性骨折,缺席那次考核成为遗憾。因为伤重,送到北京手术。我不断问医生,“还能当兵吗?”医生说:“看你有没有毅力来恢复功能。”养伤期间,坚持刻苦锻炼,半年后伤愈归队,我的军事考核仍然优秀,心中感到欣慰!因为我仍能站在保卫祖国的行列,军人的血脉,军人的情怀。

  段晓飞(前排右一)组织干部野外训练。本人供图

  时光荏苒,退休后一直当志愿者,为晋绥老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最重要一项任务就是和当地驻军及民政部门一起,从吕梁山的沟壑山野里寻找当年散葬的八路军烈士遗骸。尽管工作艰苦,困难重重,但我们从没有丝毫懈怠,立誓不惜代价。

  可以告慰先辈的是,至今年八一前,我们已在晋绥烈士陵园收迁安葬了624位烈士,其中525位是无名烈士。烈士陵园广场前铸有一把高大的军号,它被称为“集结号”,我们就是想让无声的号音召唤吕梁山的八路军烈士们早日归队,早日“回家”。

  我每年多次去黑茶山下的晋绥烈士陵园,伫立在“浩气长存”的石牌坊前,可见一排排汉白玉石碑,依山就势,像征战归来的战士,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在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悲壮场景,功昭日月,义薄云天。

  我们曾亲手在荒野里将寻找到的八路军烈士遗骨,一块块轻轻拾起,装殓厚葬,每次站到这些无名烈士的墓碑前,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震撼……

  向永远的军魂致敬!向军人的情怀致敬!

  (本文作者段晓飞,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段云之子,现任山西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邹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