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青年学者卢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藏在中国飞速发展成绩单里

发稿时间:2018-07-19 08: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19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石倩颖)“马克思如果是一匹野马,燕妮就是他的草原。” 

  “如果100多年前,把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拍成电视剧,早就没有《太阳的后裔》什么事儿了。” 

  “他十七岁就‘起了高调’,立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最终身体力行让高调成了高尚。” 

  在《马克思靠谱》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些“俏皮话”,书中的马克思有着青年的叛逆和迷茫,也有着青年对事业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渴望。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矿大首批“越崎青年学者”卢刚为学生们介绍起青年马克思,从马克思朋友圈谈到中国巨变,风趣幽默接地气,获得不少同学的好评。 

  卢刚。本人供图 

  入耳:马克思在朋友圈“活”起来,“老大难”变得不再难 

  思政课不好上,学生感兴趣的不多?不少人把思政课当成“鸡肋”般的存在?对于这样的想法,卢刚很乐于给同学们“掰”回来。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这样一所工科院校,学生们的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相对较少。怎样把思政课讲出新鲜感?卢刚花了不少心思琢磨。“想要提高课堂上的抬头率,首先就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按照以前照本宣科的方式肯定不行,需要了解现在学生的话语接受习惯,对课程内容进行巧妙包装。” 

  为了能让思政课入耳,卢刚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了解网上流行语,B站和抖音等青年聚集地也是卢刚经常关注的APP。通过课下的学习,卢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结合,一句“确认过眼神”巧妙引出课程内容,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卢刚在课堂上。本人供图 

  在授课方式上,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卢刚也有自己的高招儿。“有时学生对马克思的生平不感兴趣,我会利用新的形式,比如通过讲解马克思朋友圈的状态,比如谁会给他点赞,谁会给他留言,谁在留言中有不同的意见,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留言的回复等等内容串联起马克思的一生。” 他说。 

  入脑:真理魅力让头抬得久,40年精华不能被4秒否定 

  解决了课堂上的抬头率问题,还得让头抬得持久一些。卢刚说:“马克思《资本论》写了40多年,有的人只要一听到马克思、《资本论》的名称,4秒钟就给反驳下来。而且很多反对的声音根本不知道《资本论》写了些什么。” 想要让思政课的内容真正入脑,就一定要告诉学生们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性。 

  比如针对学生们所相信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人类饥饿的问题”,卢刚首先展示出一组数据,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2016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最富有的62人坐拥的资产相当于约35亿最贫困人口的财富总额。“可以想象一下,同样一桌饭62人吃和35亿人吃的状况。事实上,饥饿的本质并不是一个科技是否进步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关分配的问题,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有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因为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享有分配权。”听了卢刚的分析,不时有学生点头赞同。 

  而中国飞速发展的成绩单里这样写道: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刚下课,一些匿名的小纸条交上讲台,其中一张写着,“作为一名工科生,过去我总觉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一切,然而听了老师的讲解,虽然目前对马克思还不太了解,但感觉他的思想是比科学技术还厉害的工具,如果掌握了,就可以真正改造世界,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入心:读懂马克思,网上流行的伪命题就不攻自破 

  在卢刚看来,思政课的精髓入脑之后更要入心,而真正的入心是要用情怀打动学生。“马克思是有他的立场,不管你认不认可,马克思的立场始终是无产阶级,他为劳苦大众说话”。 

  卢刚在课上举例,“有网友说,我们中国就是被殖民得太短了,香港被殖民过,经济很发达,东部被殖民过,经济也很发达,而西部地区没有被殖民过就比较穷。所以我们中国是不是欠殖民呀?” 

  当下,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却存在严重错误的言论,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对历史、对现实的认识。卢刚解释:“纵观历史,殖民时间最久的就是亚非拉地区,而现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再看看过去的‘八国联军’和现在的‘八国集团’,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世界的经济格局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马克思的高明之处便在于,他的唯物史观一针见血点明这些国家是为了掠夺资源才进行殖民的,当大家明白这一点后,这种言论的错误性便不攻自破。”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穷困现状,中国坚持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初步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卢刚看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剖网上的段子,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前因后果后,自然会重新审视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识别真伪,分辨是非,而这,正是正确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前提。 

  马克思从未远离,马克思主义真理必将重焕青春 

  马克思说得这么对,为什么大家存在一些不理解呢? 

  在卢刚看来,现在,有些青年对马克思存在误解,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的根源在于过去一些宣传和解读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现实的需要。 

  卢刚表示,“当下互联网时代,要想让青年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改变过去俯视的宣传姿态,借助新媒体手段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例如《马克思是个90后》这首rap在青年群体中传播、《马克思是对的》节目热播、舞台剧《信仰的力量》成功上演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其实,马克思从未远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正藏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成绩单里。 

  卢刚说,“当下这一代大学生比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有更广的国际视野,他们见得多、听得多,爱国之心毋庸置疑。他们出国的频率要比我们高得多,当这些青年人走出去的时候,自己就会比较中国的机场和国外的机场哪个好、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国外的基础设施哪个更先进。此外,他们在表达爱国的形式上也会有所创新,他们会更多利用网络,现在各类燃燃的短视频、微电影的出现,都是他们爱国情怀与当下现实结合的表现。” 

  如果将“90后”中国青年和“90后”美国青年进行比较,中国青年这20多年来的生活改变无疑是巨大的,一直是向好发展;然而对于同时期的美国青年来说,生活状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先是“911”恐怖袭击,后来又是经济危机的下岗失业。“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全球目光,海外留学生兴起新一轮‘归国潮’,中国已成为青年发展的沃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已被载入党章。这种发展理念的优点,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得到的。”他说。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