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点燃最亮的光

发稿时间:2018-07-16 07:59:00 作者:王晓芸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王晓芸)凤凰花开,骊歌唱响,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后你要去哪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群90后”大学毕业生的回答。他们之中有的自愿奔赴西藏扎根基层工作,有的选择站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有的则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潮勇做弄潮儿——他们的选择多种多样,但他们的初心是相同的,那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点燃最亮的光。 

  立鸿鹄志 扎根基层绽放青春之花

  毕业典礼结束没多久,刚刚走出校门的两位“95后”男生郭淼和高尚尚则马上要奔赴新的征程——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2018届毕业生,十几天后他们将远赴西藏,在那里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 

  对护理专业有着浓厚兴趣的郭淼,大学四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着西部的建设发展。“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西部,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西藏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条件还是相对落后的,我想那边需要我,我也愿意用所学知识为西藏地区医疗事业发展出一份力。”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郭淼选择了去往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郭淼毕业照。本人供图 

  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听到郭淼要去西藏工作的消息,家里人起初是不赞同的,担心他一人在外难以照顾好自己。郭淼与父母深入交谈了几次,他们才最终同意了郭淼的决定。 

  有了家人的鼓励支持,郭淼更加坚定了在西藏扎根的决心,“虽然我的工作合同只签了五年,但我打算常驻西藏,去往藏区更基层的医疗所工作,帮助更多当地人民。”郭淼说。 

  即将与郭淼一同赴藏的还有他的同学高尚尚。高尚尚通过国家选调生政策,即将成为西藏地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北大求学四年,了解了很多学长学姐赴基层工作的事迹,他们就是我的榜样。北大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今年和我一起毕业的北大同学有580多人到西部和基层地区就业。我希望能够尽己所能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让自己的青春无悔。”高尚尚谈到。 

  高尚尚毕业照。本人供图 

  对于即将从事的工作,高尚尚给自己定下三个“小目标”:肯吃苦,要融入,多学习。他也为自己写下了座右铭,那是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7月下,郭淼和高尚尚即将一同赴藏,在那里开启他们人生新的旅程。满怀鸿鹄之志,甘心扎根基层,他们的青春之花将绽放的更加绚烂…… 

  做奋斗者 国际舞台奏响青春之歌 

  2016年暑期,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李亚东做了一个将对他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决定——办理停学手续,独一人前往东非高原工作。 

  在此之前,他对于世界另一端的非洲大陆一无所知,只因曾采访过一位非洲电子行业创业者,当时颇有感触的他写了一篇文章在网上获得了不少关注,学院老师了解情况后建议他可以休学去非洲,专心写一些东西出来。 

  就是这个“小火苗”,点燃了李亚东的“非洲梦”。 

  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李亚东先后在新华社非洲总社、分社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实习,走过了肯尼亚、乌干达等6个国家,采访了近300家在非中资企业。工作中,他渐渐发现,虽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越来越多,但当地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却仍然有限,并不利于双方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合作。 

  李亚东(左一)在公司工作时的照片。本人供图 

  于是,李亚东与一位久居非洲的朋友决定,在埃塞俄比亚创办一本商业杂志。从申请刊号,到采访写稿、安排内容,再到联系印刷厂、确定发行渠道,他们花了小半年的时间,终于让这本名为《东非瞭望》的杂志成为非洲第一本取得国际刊号的中文杂志。 

  这本杂志也吸引来了投资者。一位投资人拿出一笔资金做长期开发,最终帮助杂志成为机场的陈列书刊之一,也给杂志带来了一定的广告价值。渐渐的,杂志拥有了一批稳定的中国读者,也慢慢进入非洲本土居民的视野。 

  2017年9月,李亚东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但在他心中,非洲已然成为割舍不下的地方。他决定毕业后去非洲的中资企业工作,从中非合作浪潮的记录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最终,李亚东顺利进入四达时代公司,负责拓展公司在非洲等地的市场。 

  “当中非合作成为一个时代话题,在非洲从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相关的工作就像是随着时代的洪流在奔腾”,李亚东表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绝不是一句空话,当你真到了这个节点上,你会发现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能够和祖国一起‘走出去’,站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的声音,我的青春就是有价值的。” 

  当弄潮儿 投身创业展现青春风采 

  “有人穷尽一生创立自己的事业,也有人一出生就拥有自己的事业。而我所做的,只是不遗余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郝策毕业时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句话,也是他执着追求梦想,勇当创新创业弄潮儿的真实写照。 

  郝策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致辞。校方供图 

  郝策创业的缘起,来自于大四那年参加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他与同学们一起来到一所特教学校,在那里照顾失聪的小朋友们。回来后,深受触动的郝策立即联合几位同学组成团队,决定研发一款手语识别环,希望能够帮助失聪、失语者生活在有声的世界。 

  从创意构想到硬件结构设计、生产加工,郝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奋战了近半年时间,最终顺利研发出了“智能手语识别臂环系统”。该手语识别环可以通过采集小臂的肌肉电信号,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手语动作,有效解决失聪、失语者的交流障碍问题。 

  这个创业项目也获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创业大赛银奖、北京市“互联网+”创业大赛二等奖,为郝策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更多机遇。 

  为了让这款手语识别环惠及更多失聪、失语者,郝策和小伙伴们联合创立了公司,进行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并顺利完成了第一轮融资。 

  从学生到创业者,郝策体验到了创业路上的种种艰辛——做市场需要到各地出差,做产品需要和工厂打交道,做软件熬夜加班就是常态。然而,对于前行路上更多的未知与挑战,郝策坦言自己并不害怕:“青春是一往无前的,无论遇到多少难题,我都不会停下脚步,我的使命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在时代的舞台上尽情展现青春的风采。”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