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当手机成为新“农具”,一场史诗级的青春逆流动开始了

发稿时间:2018-07-09 14:43:00 作者:马珊 李梓婷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 马珊 实习记者 李梓婷)7月2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互联网+农业”发展情况时表示,“互联网+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如今手机不仅是生活工具、更是生产工具,是广大农民手中的“新农具”。 

  手机=新农具:互联网+农业,一场事关13亿人的革命

  据IT之家消息,工信部表示,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美国媒体机构Zenith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在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3亿。此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增长近20个百分点,使用率达67.3%,这一数字甚至高于城镇居民用手机上网的使用率(57.5%)。可见,手机成为农村网民主流上网终端,同时也成为拉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叶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他们属于跨过了互联网时代,直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大多数农民基本上都有手机,但他们没有电脑,所以他们所接触到的都是移动互联网。”他认为,对农民来说,最主要的屏幕就是手机屏幕。农村发展的核心一点是抓住手机的应用。“农村的信息化,其实是决胜在移动端,就是一定要从手机端发力。” 

  手机在农业领域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换句话说,移动网络提供了农民在市场信息、买卖方面的信息沟通平台。 

  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分享收获CSA掌柜的、国际社会农业联盟副主席石嫣。本人供图 

  “80后”女博士石嫣在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农村创业,做一名“新农人”。截至去年8月,石嫣和她的团队共建造了300多亩农场。他们自主研发了“好农场”App,在这个平台里,会员可以通过点菜系统直接预订农场里的新鲜蔬菜。石嫣举例说,一名会员用手机在平台里下单,提交后这份菜单就会进入到应用后台,团队根据列单去采摘对应的蔬菜,并在要求时间里配送到家,而相应费用会直接在手机应用里扣除。这种会员制所带来的好处是,团队对会员数量有非常清晰的把控,一年下来累积的用户点菜数据将会为下一年的种植种类和数量提供数据支持。手机作为“新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益,为种多少、有多少户人家等生产数据提供依据。“在销售这一部分,我们除了手机应用中的点菜系统,也有微信、微博平台、微店。”石嫣说。 

  “好农场”app界面 

  手机在农业领域能够帮助安排调度资源达到供需的平衡,进行生产的组织。 

  智慧农场云服务平台。受访者供图 

  叶舸举例说,移动互联网正服务于类似滴滴打车的农机作业服务,以及合作社的管理。“现在农机合作社越来越成为农机作业的主体。多数合作社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管理成为难题。一个合作社原来几个人,现在变成几十个机手,怎么样调度和管理这些机手,怎么样计算这些机手的工作量,每天是不是按照要求去干活了,干得质量怎么样……都存在一些管理的难度。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普及,现在可以通过给每个机子装上终端,通过手机app进行调度和管理:知道哪个机子在什么位置,有没有任务,按照地理位置、合理的给农机分配任务,最优化地去安排去。作业完成之后,与农民结算也好,还是合作社跟机手结算也好,都有清晰作业面积和轨迹作依据。这些是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农机作业全能助手“希望田野”app界面。受访者供图 

  此外,由于农业机械本身的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手机的重要性会不断凸显。叶舸介绍说,今后的自动驾驶、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变量施肥、变量作业等等这些智能化的应用,都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于农民来讲,最终这些信息都会汇集到他的手机上。比如在手机上就可以开关喷灌系统的运作等等。今后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最终用户80%以上都是用手机完成操作。所以说,手机会成为农民新的“农具” 

  青年=新农人:科技让“新农人”能够体面地劳动 

  如今,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推广,农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叶舸认为:要想让年轻人到农村去,那就一定要让他们能够体面地劳动,也就是就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互联网等等,使得作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效率提升、劳动强度下降,年轻人才会乐于接受这样的工作。同时,叶舸表示,在软件开发方面,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年轻人创业也要注意到这是一片可以大施拳脚的广阔的天地。 

  “今年暑假,申请来我们农场工作、实习或者当志愿者的年轻人非常多,但我们只能接收十来个。”石嫣说,“现在农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她认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到农村去更是因为它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出门看到的都是水泥、混凝土这些东西;在农村,人们可以更多地接触自然,出门是农田,吃着健康的食物,规律地生活。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追求这种健康朴实的生活。 

  她表示,农民不再是身份阶级的象征,应该将农民看作一种职业,有自主权的、有尊严地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乡村。农村还是要有农村的样子,不一定都要变成高楼大厦,最重要的是要有年轻人的加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还是农民的问题。只有人才愿意回到乡村、留在乡村,才能够真正地振兴乡村。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回来。”石嫣说。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