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他们用担当诠释新时代英雄精神

发稿时间:2018-05-23 16:32:00 作者:叶婉莹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新时代新青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集体)网络访谈“大国重器青年担当”专场,左起分别为航空工业沈飞RCS测试团队代表耿莽河、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首飞机组青年团队代表赖培军、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代表张文森、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核动力研发设计团队代表冯琳娜。中国青年网记者宋晨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3日电(见习记者叶婉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在今年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就有这么一批新时代的青年英雄。他们立鸿鹄之志、勇做奋斗者,在航空、核动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拼搏奋斗,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骄傲,牢牢地把大国重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展现出青年人的担当,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对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核动力研发设计团队团委书记冯琳娜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引用的这句李大钊名言使她感受颇深,因为这种状态正是她所在团队的写照。

  “二代核电”、“华龙一号”、“玲龙一号”……他们先后完成34台核电机组的设计工作,形成“龙”系列反应堆等知名核电品牌。其中“华龙一号”成功落地阿根廷、巴基斯坦,成为“一带一路”对接世界的国际名片,实现了中国核电的“造船出海”。

  追求卓越、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他们是推广绿色能源的能工巧匠,是未来核能技术的领跑者,是履行科技强国使命的担当者,他们始终以国家国防战略安全和能源建设为己任,用火一般的青春燃烧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辉煌灿烂。

  面向实际,深入实践,这支青年团队不仅承担着建造“大国重器”的重任,还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争当表率。

  脱贫攻坚勇当先,他们为甘孜州雅江县米龙乡程章村建立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先后向村民捐赠医疗器械、药品、多媒体设备、1600多件冬衣等物资以及4万元慰问金,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志愿服务爱心践,他们持续开展关爱听障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核能科普志愿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分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懈奋斗、拼搏和努力,才能取得属于我们个人和整个国家的辉煌。”冯琳娜说道。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称为“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80000吨重的巨型沉管、180米长的标准管节、43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寿命……汗水铸就的世纪工程背后,是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的一群青年人2500多个日夜的孤岛坚守。

  将远离陆地、无水无电的荒芜孤岛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他们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顺利完成全部33节沉管预制的任务,实现安全“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创造了深海沉管“滴水不漏”、“保证使用120年”的工程奇迹,为世界级跨海通道提供了优质产品。

  从厂房建设到超级沉管预制,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下奋战坚守、顽强拼搏。挑战世界难题,确保安全质量,他们用奋斗的汗水为祖国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远离“小家”只为祖国“大家”。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七年时间里,第Ⅲ工区二分区项目总工兼副经理张文森很少有陪伴家人的机会。由于工作忙碌,他无法在妻子生产的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无法在孩子的成长期陪伴左右,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家人……就连结婚这等人生大事,他也只能在婚礼前一天赶到家中,隔天又匆忙返回岛上的施工现场。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张文森说,虽然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家庭生活令他有些遗憾,“但是我一想到能够为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就觉得非常有意义,感到非常自豪。”

  面对全新的未知领域,航空工业沈飞RCS测试团队拿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凭借着创新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探索前行。

  测试易受风速、雨水等天气条件影响。正值雨季的八月份天气变幻无常,有时大雨说来就来,这时候,队员们的“苦日子”就来了。

  “必须第一时间冲到测试场抢着把设备盖好,否则一旦实验器材和设备淋雨,就会对整个测试周期产生影响。”测试团队代表耿莽河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穿雨衣,每次被雨浇得“鞋里都能倒出水来”。整个项目测试过程中,他们先后经历了十余次大雨的“洗礼”。

  风力会使飞机和测试天线产生波动,从而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有时白天风大,队员们就连夜监测,找准最合适的风速,力求数据的准确性。

  从潮湿炎夏的地下控制室到刺骨寒冬的跑道,从未知的全新领域到开创国内飞机隐身性能测试的先河,在先前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历经半载的风霜雨雪、攻坚战斗,最终取得飞机整机RCS测试项目的成功,他们将使命铸成满腔热血,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整体科技能力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回首半载经历,耿莽河坦言,项目进程中的确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还年轻,敢打敢拼,一定要战胜这些困难,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一直深深镌刻在耿莽河的心中。“我们一定会以航空报国为己任,保质保量完成后续的工作。我们有信心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打造出一条坚不可催的空中钢铁长城。”

  和耿莽河一样,赖培军所从事的也是跟“大飞机”有关的工作。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成功首飞,这是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一次重大飞跃。首飞成功离不开首飞机组的辛勤付出。在这里,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在进行着全面而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就是赖培军所在的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首飞机组青年团队。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勇挑重担,策划组织飞机系统理论培训、集中技术交底,实施座舱实习,开展基础能力培训和特情专项训练,完成32项特情处置预案编制、41个训练科目和500多个试验点,跟踪记录百余项试验问题,采取清单式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减轻了机组工作负荷、提高了机组工作效率,为C919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天入海、铺路架桥,这群青年人用奋斗的汗水浇筑出一件件大国重器,支撑起民族和国家的脊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青年英雄!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