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福州4月25日电(记者 张潼)“刷脸”入场、人脸识别支付、无人驾驶……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各种科技产品悉数亮相,应用范围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让观众真正体验了一次全方位的智慧生活。
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产品成为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并贯穿峰会的始终。记者进入会场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检验证件,只需将面部对准闸机旁的人脸识别屏幕,最多2秒钟,便能通过验证进入场馆。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参会人员身份。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摄
“过去这几年,刷脸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无证刷脸的展会。”负责峰会人脸识别系统的上海依图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珑说道。
在腾讯展台,参观者将人脸自助收银台围得水泄不通。福州的刘先生给儿子买了两个面包,体验了一把人脸支付。从注册、上传照片到最后支付完毕,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3分钟。在阿里巴巴展区,女性参观者纷纷驻足在智能试衣镜前,只需拍张照,输入相关身材数据,就能自由切换服饰、造型。
参观者对阿里巴巴展区的智能试衣镜兴趣十足。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摄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也成为各家单位、企业争相展示的“重头戏”。在中国电信展区,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馆里的客流信息,这些信息甚至精确到访客性别、来源地。科大讯飞展区的展示屏上,各种数据涵盖了福建全省的教育质量分析情况。
在电子政务馆,各省争相展示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的运用。数字技术成为各省比拼“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电子政务建设的“试金石”。
中国电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监控峰会现场客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摄
小安、小智、小法、小Q,这些名字都来自展馆中的智能机器人。货物配送、政务办理、自动给汽车加油……虽然外形不同、功能各异,这些机器人却成为峰会上当仁不让的小明星,也成为小朋友们最爱互动的对象。
京东的倾斜旋翼无人机亮相峰会。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摄
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也悉数亮相展馆。在京东展区,倾斜旋翼无人机成为“吸睛”明星。作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南昌航空大学这次带来了他们研制的“虎鲸智能运输无人机”。大块头有大作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无人机能实现60公斤货物80公里远程配送任务,并能在15米范围内精准投放货物。
京东的“上帝之眼”D-Mart感知摄像头能感知人的年龄、情绪和喜好。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潼 摄
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数字化应用成果让参观者全方位体验了“智慧生活”场景。
润物细无声,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将深刻变革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协同发展,将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