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全世界都在抢人才!“中国引力”如何夺得先机?

发稿时间:2018-04-17 07:15:00 作者:杨月 石倩颖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石倩颖)近日,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武汉、南京等20多个城市出台人才政策刷爆朋友圈,事实上,“人才争夺战”不止发生在中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在世界蔓延。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靠什么在世界范围的“人才战争”中夺得先机?“中国引力”又如何改变原有的人才流动格局? 

  世界“抢人才大战”战局亦正酣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人才成长路线图》和《人才战争2.0》的资料,国外“抢人才大战”的激烈程度可不比中国差: 

  德国:人才战略经历了从“回到德国”到“欢迎来德国”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德国启动了著名的“客籍工人计划”,1960 年1966 年共招募了360万外籍工人前来工作。从2000 年始,由于德国IT业出现人才紧缺,德国在人才引进制度建设上做了调整,时任总理施罗德推动实施“绿卡工程”,对外国人才实行优惠移民政策。2005 年1月1日德国《移民法》正式生效。 

  英国: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重要转变则是在2008年,实施“点积分制”新政。2016 年,学生签证转工作签证不再有名额数量限制,同时雇主在雇用海外员工前需将职位招聘信息放在全国性平台上至少28天来证明聘不到本地员工的要求也被取消。 

  日本:人才战略是出于经济“再出发”战略的选择。2012年,日本法务省制定了“高级人才积分制度”,吸引高级学术、专业技术、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个领域类别的高级人才;2014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新修正案,规定拥有高级技术且符合资格的外国人,住满3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在《人才成长路线图》和《人才战争2.0》发布会上发言。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石倩颖 摄  

  以色列:在人才方面以国小才多、能量惊世著称,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实施《回归法》,给予世界上所有犹太人定居以色列和获得以色列公民权的权利。“移民吸收部”设立奖学金大力吸引留学生和科研人员,吸引许多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建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吸引犹太精英回国效力。2016年,以色列移民吸收部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未来每年移民人数突破5万人的目标。 

  新加坡:实施“人才立国”政策,2005年,新加坡为移民项目投资100万新币,后增加为250万新币,同时对申请人无居住要求。2016年,新加坡人口及人才署《人口简报》提出,计划每年继续引进1.5万名至2.5万名新移民。 

  然而,随着恐怖主义的盛行、逆全球化思潮在美国和欧洲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来移民政策正在持续缩紧,更加注重引进的精英人才的质量,这无疑使得全球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 

  应对世界“抢人才大战”,中国有何锦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如今,随着世界互联的程度不断深入、变革迅速发展、创新要求不断提升,高附加值的智力资源成为国家间争夺的对象。改革进入新时期,中国对人才的重视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如今,中国制定了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中国引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凤凰归巢,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锦囊一:2008年起,中国实施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截至2017年已分13批引进7000余名高层次人才。2010年又启动实施了“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截至2017年,2900余名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被引进,被学界誉为“中国未来的院士群体”。 

  知乎“作为青年千人计划的一员,回国之后是怎样的体验?”网友讨论截图。资料图 

  知乎等平台上,一些网友谈到“千人计划”,网友@Gue 说:我所观察到的现状是千人计划(以及所有的人才引进计划)也在美国教育界媒体界和政治界产生了一些影响我跟好几个国外老师聊过,老师说现在真的是不一样了,80-90年代出国的中国学生,几乎没有愿意回国的。但是自21世纪以来,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有了回国的意愿,甚至很多在美国的全职教授也举家搬回国内。我相信这与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吸引人才的政策紧密相关。 

  网友@方辰 说:“记得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2000-2004),周围有心继续做研究的同学多数认为,只要成绩好到能够去美国读研究生,就一定不考虑国内的学校。而对于找教职工作的人就更是了,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美国普通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做,报效祖国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总之,那个时候自己总觉得美国任何一个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水平都秒杀北大清华,申请出国是无脑选。这些年过去,在我要动身回国的时候,“回国还是留美”已经成为我周围的中国人(MIT的博士后为主)最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起码其中的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的普通州立大学的职位,已经比不上国内一线高校的职位的吸引力了(我当然就是这部分人的其中之一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 

“千人计划”。资料图 

  锦囊二:2012年底中国发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明确了持有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2016年,公安部发放的“绿卡”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63%,中国绿卡数目从2011年的4782张到2016年超过1万张。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大提交了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提出拟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对此,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说:“目前中国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是是一个边防管理、控制的概念,而移民局更侧重于服务概念,专门设置机构统一服务外来人口,让外国人才在中国更好地安居乐业,保障外国人在华权益,是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中国引力”为何强大? 

  数据显示,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增长11%左右,其中近23万是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十八大以来,已有约231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近74%。 

  王辉耀解释:“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出现绝对下降,这表明长期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口红利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人才竞争必然愈发激烈。”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与创业有着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有人说,中国正经历着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归潮,到底是什么形成了“中国引力”? 

  中国发展前景广阔。1999年从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毕业的方磊,毕业后选择去美国读硕士、博士、工作。而今年,已是他回国创业的第五年,他的家人也被从美国接回到北京。他说:“2013年回来时,圈子里还有人不太理解,这两年回国创业已经很普遍。当年清华本科班上的26名同学,16名出国,现在有一半多都回来了,国内发展还是空间大。” 

  中国在创新创业领域跑得快。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海归人才聚会活动上,蚂蚁金服计算存储首席架构师何昌华说:“感觉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的状态已经超过了许多硅谷热门公司,中国追得太快了,如果未来20年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甚至作出一些贡献,对整个人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中国成为最大消费和应用市场。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史宾沙中国区科技与互联网行业负责人祁瑞峰介绍,“国际型高端人才流动,都是朝最有可能发挥个人潜力的地方涌入,他们的流动趋势,折射出近些年中国国力、创新力的整体上升。此外,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应用市场,在基础研究上,全球中心还在美国,但是应用技术和应用模式上的能力,中国已经弯道超车。” 

  此外,我国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有6200多万,其中专业人士接近400万人,他们广泛分布在教育、金融、高新技术等行业,很多人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已选择在中国创业安家。 

  除了上述优势外,不少专家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从粗放式的量的增长逐渐转向依靠创新、科技驱动的多要素均衡增长,人才需求也从数量为主转向素质优先,对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增加。中国全球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提升了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广泛需求等,无数向好的政策和发展形势展示出中国在这场人才战争中的强大引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国外大力推行移民政策到中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抢人才大战”,实际上不仅是国内各省、更是各国的人才吸引力竞争。在人口红利消退的今天,谁能抓住人才红利,谁就能掌握国家经济发展腾飞的秘密武器。当然,在扩大“中国引力”的背后,也需要不断让引进来的人才留下来、用起来,在本土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完善。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