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新时代改革开放领航人:习近平慧惠全球的20次演讲

发稿时间:2018-04-10 12:49:00 作者:曾繁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 曾繁华)博鳌,正见证中国2018年首个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中国,正在博鳌向世界展示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世界,正在中国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前景中寻找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振兴的“藏宝图”。 

  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介绍,本次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以及《中国与世界》《政府与市场》两场“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分会。 

  从议程安排上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改革”“开放”是全球“寻宝者”们关心的话题。今日上午,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事实上,此前,新时代改革开放领航人习近平已在多次的演讲中,从各个维度为世界和平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2018年3月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四海之内皆兄弟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既是命运共同体,四海之内皆兄弟。 

  2015年1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他说: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坚持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致力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 

  言必信,行必果。博鳌亚洲论坛本身正是为了“共建亚洲美好家园”,进而推动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2014年8月,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习近平坦诚分享“中国机遇”。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尤其需要“中国智慧”。 

  “展望未来,中国发展将给非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非洲发展也将为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双方应该携手同行,继续坚定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我们愿同非洲朋友一起,抓住历史机遇,深化务实合作,把中非友好事业推向前进,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的演讲中对非洲兄弟这样说: 

  “我相信,中非友谊将像长江和刚果河一样长流不息、奔腾向前!” 

  在老一辈国人心中,“苏联”是“老大哥”,“亚非拉”是“兄弟”。时代在变,中国对“第三世界”兄弟们的感情不变。 

  2014年7月,在巴西国会演讲时,习近平这样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拉互利友好合作是双方人民共同期待。中方愿意同巴西及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努力,使双方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共进的好伙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在晚宴上致辞时,习近平也引用了这句古语。当日早些时候,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习近平说: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在这样伟大的时代,站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中英两国携手,恰逢其时。” 

  早在2013年,习近平便指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 

  中国与欧洲国家友好合作、互利共赢,也多次出现在习近平的演讲中。 

  “互利共赢,是中法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法合作是双赢的事业,两国人民是这一事业的最大受益者。”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 

  “中法合作潜移默化影响着两国人民生活,必将为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福祉。” 

  次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说: 

  “我相信,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实现亚欧两大经济增长极强强联手,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需要所有有关国家同舟共济、相向而行。宽广的太平洋,隔不断大洋两岸的互利合作。是的,下面要说的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演讲时,习近平说: 

  “中澳同为亚太重要国家,没有历史积怨和根本利益冲突,都致力于求和平、促合作、谋发展,努力做地区和世界稳定和繁荣的维护者、促进者。我们完全可以超越生意上的伙伴关系,做倡导共同理念的战略伙伴。”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在发表演讲时,做出了一个“人”字的手势。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至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早在2015年,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便生动地指出:“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他强调: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纯而又纯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管控。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兴风作浪。世界各国欲行稳致远,必须明白“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是中国的共赢之道。 

  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习近平说: 

  “中国古人说:‘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金砖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这就是互尊互助,携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经济、政治、人文合作;倡导国际公平正义,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衷共济,共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合作共赢,正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016年6月,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表示: 

  “成员国团结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和独特优势,也是各方一点一滴积累互信得来的宝贵成果,需要倍加珍惜和精心呵护。建议各方坚持通过沟通增进理解,妥善处理遇到的合作难题,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 

  同心同德,既可为伙伴提供动力,又可为自身创造空间。2017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说: 

  “联动发展是对互利共赢理念的最好诠释。亚太经济体利益交融,联系紧密。坚持联动发展,既能为伙伴提供发展动力,也能为自身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习近平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也呼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实践,也是可资世界借鉴的“中国智慧”。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持续在经济、人文、科技、气候等领域秉持正确义利观。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首先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联通全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指出: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同年6月,在北京出席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时,习近平做了主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演讲。他指出: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不仅需要科技进步,还需要保护好人类共有也是仅有的地球。2015年11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世界舞台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多个场合做过许多演讲。本文只涉及了其中一部分。然而观一叶而知秋,从这些坦荡真诚、为全球未来深谋远虑的演讲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大国责任”!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