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王思雨 通讯员 王艳春)他是女儿眼里幽默开朗、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两颗标志性门牙的父亲;他是同事眼里总把困难扛在自己肩上、再苦再累也要冲在最前线的兄长。
2017年11月20日,林卫走了,带着对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电网建设事业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那句台词所言,“死亡不是最后的告别,遗忘才是”。大家不会忘记林卫攻坚克难时的坚忍不拔,不会忘记他忘我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无怨无悔。
林卫(左一)参加深圳宝安供电局“石岩2013配技0052“基建工程安全生产现场大检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供图
一瘸一拐爬山的“老基建”
1998年参加工作,2009年调入深圳供电局,林卫先后在基建部、宝安供电局、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工作,2016年回到基建部。无论到哪儿,他都与电网工程打交道最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基建”。
由于长期奔忙于工作一线,林卫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痛风,痛风发作的时候,整个人连正常走路都困难。但对于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好多年了”。
基建部的沈赟虎第一次跟林卫见面就见识到了他的拼劲。
当时林卫任深圳市宝安供电局副局长,分管规划建设部,宝安到机遇站的一条架空输电线路受阻了,其中N13号基塔在园岭村的一座山上。
“山比较高,车子上不去,他当时痛风正发作,每次都是一瘸一拐着上去。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把手搭在旁边人肩膀上,开玩笑说‘能不能把你肩膀借我当拐杖扶一下’。”沈赟虎回忆说。
为解决滇西北配套交流线路工程涉及的198个塔基落地问题,林卫和同事跑遍了涉及的二十多个村,七八个街道,像啃骨头一样,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踏破了街道办事处的门槛。滇西北工程受阻期间,他不顾痛风复发的剧痛,步履蹒跚地赶到现场,面对面与当地村民协调,豆大的汗球儿如断线似的从他的额头滴下。
林卫一心扑在基建工程上,奔波在一个又一个项目点。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吃药也不规律,痛风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才让同事买些止痛药,可每当大家问起他的病情,他总是一笑置之。
直到病倒的前一天,他还在为滇西北工程奔波忙碌着。
2017年的8月,正是滇西北直流配套工程推进的关键时期,当月21号,林卫和沈赟虎去了龙华中心变电站和几个工地了解现场情况。
“当时他还和我说第二天九点钟一起去光明新区开个电网建设协调会,没想到当晚11点多接到了他的电话,说第二天的会可能去不了,自己已经住到医院了,还特别强调,拜托我给他请个假,这段时间他可能来不了。”沈赟虎说。
诊断报告出来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
第二天做完手术,林卫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自那以后,同事们就再也没能听到林卫开口讲话。
林卫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供图
默默耕耘在一线的“老黄牛”
2009年到2012年是深圳电网建设的高潮时期,林卫始终牢记南方电网“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以顽强坚韧的意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2010年是“十一五”电网规划的最后一年,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林卫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工作一线,和同事们共同创造了当年累计投产主变容量突破1000万千伏的骄人战绩,相当于新投产的主变容量远远超过一个中等地级城市的主变容量,为“十一五”电网建设收官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0年工程建设量达到了顶峰,那一年林卫和我平均每天外出跑现场的路程就达到两三百公里。”时任基建部项目部副主管的徐远茂说,“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
紫荆变电站是深圳第四座500千伏变电站,按要求要在当年12月底前投产,除去验收、场地桩基处理、回填等环节,留给基建的时间只有五六个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林卫对完成任务很有信心,他想的是,不仅要如期投产,还要把紫荆变电站工程作为国优项目来打造。
那段时间,林卫整天都和大家泡在现场,琢磨工艺,优化施工方案,饿了就到旁边施工队那里吃碗饭或吃碗面,几个月的时间硬是在那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变电站。
最终500千伏紫荆站项目创造了多个深圳电网建设史上的第一,为深圳电网基建水平的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
“工程不是质量合格就行,要出精品。”林卫对每个基建工程都像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呵护。
2016年,林卫又回到了基建部,虽然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其实已经亮起了“红灯”,但他还是临危受命去攻克滇西北直流配套工程。完成了基塔青苗赔偿等最困难的环节后,考虑到林卫的身体,徐远茂劝他申请换一个不太累的岗位。可林卫却说,“线路一天没有投产,我就一天不能离开。”
林卫(前排左三)为同事庆生。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供图
亦师亦友的兄长
“一点没有领导的架子”“平易近人”,无论是昔日所在的宝安供电局,还是最后供职的基建部,提起林卫,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来解决”“没事!交给我!”这成了林卫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父亲热心为大家解决问题,他渴望被需要,也总想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领导者。”女儿林琳深情地说。
在宝安局规建部李惠云的记忆里,生活中、工作上关爱员工,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已经融入林卫的日常。“不经意间让你温暖满满,铆足了劲儿也要自觉去把工作干好。”李惠云说。
2015年夏天,李惠云的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老公工作也很忙,刚好那时宝安局的基建工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负责工程物资的她忙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林卫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说孩子高考这段时间的确很麻烦,有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尽管张口。”李惠云回忆说,“我带孩子去苏州、上海参加艺术联考时,林卫连着打了两三个电话,鼓励我们不要紧张,好好考试。”
林卫出差前,主动询问员工有没有需要签名的文件,有没有工作上需要协调的难处。“他一直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像领导,更像是生活中的朋友、兄长,总是提前帮员工把困难考虑到了,遇到这样的领导是一种幸运。”说到动情处,李惠云不禁热泪盈眶。
“他是领导,是同事,但更像是跟我们并肩战斗的好兄弟。”罗展标至今不愿接受这位“温暖亲切的大哥哥”已经永远离开的现实。
女儿林琳说,“很遗憾,父亲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是在医院度过的,每天都饱受煎熬。”
而这三个月也成了深圳局全体干部员工最牵肠挂肚的日子。听闻林卫手术急需输血,从公司领导到班站所员工,纷纷报名,要为挽救林卫的生命尽一份力,以致献血意愿远远超过了输血所需。
在与病魔抗争了三个月后,林卫最终还是离开了,他没能等到夙兴夜寐为之操劳的滇西北工程投产的日子。
林卫追悼会结束的第二天,宝安供电局沙井供电分局配电运行维护二班副班长曾春荣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滇西北直流工程线路全线贯通”的新闻,他写道:最该看到的人无法看到。
是的,林卫再也看不到了。但若知道自己踏破了铁鞋、费尽了口舌、熬红了双眼、耗尽了精力的铁塔银线已架好,点亮千万家的光明通道,为特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满足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想必九泉之下,他也是含笑的。
“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人生最美好的20多年里,林卫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献给了电网事业,献给了家人,却唯独没有留给自己。
别后,思念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