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新农民的乡村振兴路

发稿时间:2018-01-16 07:45:00 作者:李川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李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所擘画的宏伟而美好的总蓝图。

  这幅蓝图中不仅寄望着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规划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而且细化提到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新农民,便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这样一支“三农”工作队伍。他们,拥有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是链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市场的桥梁,他们将人才、资金、土地留在乡村,形成活水,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这才有了乡村振兴的根本。

  新农民,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乡村振兴中国梦。

 

  分享收获农场主石嫣。本人供图

  石嫣:做好新农民,分享经验,耕读传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农业从业人员也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12月12日,在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农民,有知识、有技能、有梦想,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新要求的一群新式“农民”。分享收获农场主石嫣,便是其中的一员。

  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曾前往美国“地升农场”务农,回国后参与创建小毛驴市民公园、分享收获农场、北京农夫市集,在实践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被称为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

  在石嫣看来,这一切行动都蕴含着“让农民这个兼顾职业和生计的工作得到更多人认可,越来越多人在乡村安居乐业,真正让乡村振兴”的朴实梦想。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石嫣认为,三农同样也是机会。

  “中国仍然保留了世界上最大的农民群体,而这也正是生态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去做更多社会创新的可能性,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自信。”石嫣觉得,在生态文明、乡村复兴大战略下,把握好这个时代机遇,未来要让环保农村、生态农业、合作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实现的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石嫣很清楚,在美好愿景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中国农村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至少也将有20%的人居住在农村,实现了这2至3亿人的现代化,毫无疑问将是对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但其间的难度亦可想而知。”

  而如何确保美好愿景五个方面的统筹发展,不偏颇、不冒进、不短板?在石嫣看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战略,已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如今,她正在新农业实践的道路上破解着一个个难题。自2012年5月创建分享收获农场以来,石嫣已经在北京通州、顺义,以及黑龙江五常等地共建立110亩蔬菜种植基地、110亩林地养殖基地、230亩果树基地和60亩大米种植基地,共种植蔬菜品种超过80种。

  这些种植基地,直接联系返乡青年、创业者、农民和消费者数千人,间接影响数十万人,直接实现土地净化保护1000多亩,累计减少化肥使用超过100万斤、农药纯液2400多升,处理牲畜粪便25000立方米。

  石嫣认为,只有中国农民有了自信,农村才有自信,农业才有自信。“中国农民的自信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和城市文化上的和谐,要让乡土文明成为人类文明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让乡土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让农民在乡村就可以安居乐业。”

  石嫣说,做好一个新农民,分享经验,耕读传家,也便是她对于乡村振兴中国梦所做的贡献。

  稻香南垣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姚慧锋。本人供图

  姚慧锋:打造一个生态村,实现民富、村美、乡风好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自从2011年回到家乡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后,姚慧锋便开启了探索发展生态水稻种植之路。从2012年示范种植30亩生态水稻开始,到2013年专门成立稻香南垣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再到如今带领60多户农户一起种植1000多亩有机水稻,让农户每亩水稻增收300元至800元不等。6年来,姚慧锋在家乡山峦间的稻田上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乡村振兴梦。

  回忆最初,姚慧锋称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自己和家人种植健康的食物,改善家乡的环境,带动乡亲致富,打造一个生态村,实现民富、村美、乡风好!”

  在姚慧锋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是培养引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返乡青年人才便位居其中。“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引进和培养能在农村扎根、热爱农业和农村的人才。”姚慧锋说。

  作为新农民,姚慧锋对其有着自己的定位,“新农民大多有文化,有一定资源来从事农业,要在产业规划、品牌打造、销售上去服务帮助农户,实现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实现真正脱贫。未来三农发展,新农民一定是中流砥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其实,农业还是比较辛苦,又是低利润高风险的行业,绝大多数人还是谈农色变,国家应该在政策方针上对三农加大扶持,真正实现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吸引力。”姚慧锋谈道。

  如今,无论春夏秋冬,姚慧锋依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踏步前行。

  对此,姚慧锋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期待,“在产业兴旺方面,合作社已经走过6个年头,未来,会在种植多元化、大米深加工方面加强探索,同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生态宜居方面,将从生态种植着手,再引进垃圾分类系统,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在乡风文明方面,计划与相关机构合作,在村里发展传统文化教育。”

  扎根乡土村原,每位新农民都有着自己的乡村振兴梦,姚慧锋说他的梦就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引导下,在新农民的影响下,在农民自己努力下,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兴旺、农村美丽的目标”,很纯粹也很简单。

  爱佳源·亮亮农场创办人唐亮。本人供图

  唐亮:践行友善农耕,凝聚乡村家庭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行动指南。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如今,很多新农民都奋战在这条通往梦想的康庄大道上。

  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牛角村,有一座占地30余亩的家庭式农场--爱佳源。亮亮农场,农场上种植着成片的小黄姜、辣椒、花生等作物,远远望去,鲜绿一片。

  其创办人是80后农二代唐亮。自2008年大学毕业后,唐亮曾在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和分享收获农场工作学习,积累自己对于振兴乡村路径的见解和经验。

  2013年,唐亮回到家乡成都,创办爱佳源。亮亮农场。在农场,唐亮采用环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坚持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不种植转基因作物。

  唐亮称,他成为新农民的愿景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生态绿色农业,保育一方水土,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在乡村幸福生活。

  “新农民这个群体,可以带入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经营理念,与我们的传统乡村智慧融合,承前启后,为乡村注入活力,助力贫困农村脱贫攻坚。”唐亮评价道。

  如今,随着国家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层面,唐亮愈加关注生态、民生、文化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导向和发展之路,易言之,就是注重“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等几个方向的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几年来,唐亮一直通过自己的农场向村民们传播推广生态绿色农业的思想理念和美丽、宜居乡村的可持续生活方式。这方小小的试验田,如今已成为唐亮践行乡村振兴梦的载体和梦起步的地方。

  “我对乡村的期待就是希望其可以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文化富有生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成为继续承载、生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地方。”唐亮说。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已明确提出。

  而在这条实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正有越来越多的新农民已经出发,或整装待发,朝着存于心底的乡村振兴梦脚踩泥土、迎着朝阳踏上美丽行程。

责任编辑:王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