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三级军士长李恒昌。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1月11日电(记者 卢冠琼)日头初上,云雾未散。在晨曦中苏醒,浩瀚大海可见碧波荡漾,而不息的涛声早已在耳畔久久回响。仿佛是在呼唤,又仿佛是在等待一个重要时刻的来临。
“抢滩登陆,执行!”随着一声令下,几十台两栖战车霎时从登陆舰中飞驰而下,铁甲洪流汇入汪洋。炮声轰鸣,弹道裂空。激烈的陆海空协同火力打击,一浪高过一浪,直逼“敌军”岸滩!
战况激烈,潜望镜不时被溅起的浪花淹没。脚抵油门,两栖坦克驾驶室内的李恒昌依旧成竹在胸。劈波斩浪,配合炮手出击!前进,前进,再前进!从军18年,这位曾勇夺“坦克王”称号的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三级军士长,已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实战演练。
驾驶“陆战之王”飞渡海区,背水攻坚,登陆突破。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支两栖劲旅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跟随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的“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军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中国青年网记者来到了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管中窥豹,探寻答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时代强军改革,该合成旅已将合成重心下降到营一级,仅合成营本身,就是能够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单元,战斗力指数倍增。而坚持不懈的实战化演练,锻造出了一批又一批两栖精兵。李恒昌便是其中一个。
从开拖拉机到开坦克,这个兵为何最出色?
谈到与坦克“一见钟情”,李恒昌和中国青年网记者先聊起了山东菏泽老家,父亲的庄稼地,还有他青春记忆中一台重要的拖拉机。
“那个时候只要不上课,我就帮父亲干农活。十几岁开始,我就会开拖拉机。有了它,干活儿变得特别快。我爱琢磨,时常鼓捣它,在田地里跑得多了,我开始喜欢上这铁疙瘩。”李恒昌语气欢快,“这些机械,真的很神奇啊!”在他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热爱”。
1999年12月入伍,李恒昌被分配到了坦克旅。在这里,他见到了更加神奇更加庞大的铁疙瘩。“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坦克,这么大一个铁家伙,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站在那儿迈不开腿离开。”在军营里,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暗下决心后,还是新兵的李恒昌急忙跑去找连长和指导员,“我想学驾驶坦克,我一定要学,我太喜欢坦克了!”
看着身高不足170的李恒昌,连长陷入了沉思,“你别看这铁疙瘩长得酷,开坦克很苦的。而且你的个子太小没优势。”“这些我都不怕,连长我特别能吃苦!你要是让我去学,我一定能学好!”这份坚持和血性,帮他拿到了参加集训学习驾驶坦克的机会。
开拖拉机虽是一把好手,但是这个斗志昂扬的菏泽小伙儿第一次坐上坦克却出了丑。“167的身高,坐在驾驶座上,我必须使劲往上探脑袋,才能看到外面的窗户。”这个,并不是大难题,让李恒昌最措手不及的是,“一起步坦克就熄火,一起步就熄火,教练非常生气。”不仅坦克熄火,李恒昌感叹,“我心里那股热火,感觉也被冷水浇透了。”
“开坦克原来没那么容易。但是,我就不信学不好!”打那儿开始,李恒昌更加卯足干劲,“磨着教练,我要拜他为师!我说,教练您去哪儿我就跟着到哪儿学习!您有什么秘方,我就学!”“开好坦克,没有秘方!只有刻苦训练!”教练告诉李恒昌,“你到模拟器那儿训练,每天踩500下离合器,再过来找我。”
每天保质保量完成500下,多的时候甚至是上千下,而后再去找教练。“慢慢找到了半联动、半结合状态的感觉,逐渐掌握了启车换档的要领。”驾驶坦克,李恒昌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条轨迹。三个月后,他不仅拿到了驾驶等级证,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
铁甲战车庞然,缘何似小船?
学成归来后,李恒昌更加刻苦训练,和他的“宝贝铁疙瘩”俨然成为了一体。直到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训。
“来当兵之前,我没有见过大海。那感觉太震撼了,海水好像马上就要倒过来一样。在它面前,不仅我很渺小,我们驾驶的坦克也非常渺小。”驾驶坦克入海,浪花不断拍打过来,“咋不听使唤了?”开右侧水门、加大油门、拉操纵杆……浪一个接一个打乱了李恒昌的阵脚。“坦克应该前进的,但是它却左一圈右一圈地在原地打转。”强烈的眩晕感,让李恒昌头晕眼花呕吐不止。最终,坦克被拖上了岸。
“这铁疙瘩,我还是不够完全了解它。”李恒昌有点沮丧,但是他没有放弃,“我要继续拜师,拜连队里的特级驾驶员为师!”老班长收下了这枚不服输的“犟”徒弟:“海上不同于陆地上,你得考虑到惯性……”恶补更多技术知识,加强抗眩晕训练,李恒昌也从老班长那里学到了更多技巧。
“师傅,你去哪儿?”“保养战车,擦坦克去!这也是一门学问!”不训练的时候,师徒俩就开始擦车讲构造,“师傅就会一个个告诉我,这是离合器,这是XXX,它们是怎样一个工作原理,油又是从哪儿到哪儿。”逐渐了解整个装备构造后,李恒昌练就了听音就能判故障的本领。
两栖坦克海上作战演习。 张腾 摄
斗海踏浪,李恒昌不仅克服了困难,还成为了尖兵。2006年,他成功考取坦克特级驾驶证。旅里重技术、重传帮带的传统也在他这里得到了传承。从拜师学艺到带徒弟,有新兵会问他,“开好坦克,甚至在海中如履平地,有啥秘方吗?”李恒昌仿佛看到了刚入伍时的自己,“没有秘方,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刻苦训练!”
“全军指战员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勇于战胜困难,勇于超越对手,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1月3日上午,中央军委隆重举行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习近平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李恒昌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旅里有一次参加“跨区机动演习”,在演习实施组织登陆舰装载时,海况非常恶劣,风浪很大。“当时,我们的装备极限抗风浪等级已超出了车辆的设计极限,当听到命令‘所有车辆下海’,每一辆坦克都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大海。”彼时,坦克就似一叶扁舟,在海里飘摇。“我记得有一个驾驶员,由于风浪实在太大,他边吐边开,直至把坦克开到登陆舰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和制造工厂搞定型实验的师傅说起时,他们说我在搞实验时,都不敢在那种情况下下海,你们旅的同志在掌握新装备上,水平真的不一般!”
李恒昌向记者总结道,“战争如果爆发,什么样的天气条件、海面状况都有可能,就像这次演习。而驾驶员之所以能在如此恶劣极端的条件下精准操作,完成任务,正是得益于平日里刻苦科学的训练。”
也正是因为将本领训练成了本能,这个精兵劲旅屡立军功。
欠下的团圆饭,他该如何还?
统帅一声令,全军齐行动。2018年初,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开训即开考,比武即评功。开训比武考核成绩一公布,旅里就评出了八个三等功、二十五个旅嘉奖……在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这样温馨的一幕:旅部将比武取得各组前三的18名官兵的家属邀请到了部队里来,亲自为官兵们颁奖。这一举措,极大鼓舞了士气。
军功章上有战士们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
从坦克驾驶员到代理排长、坦克技师、车长,再到新装备全面信息化升级的今天,李恒昌又转岗成了合成营士官参谋。当兵18年,”坦克王“获荣誉无数。这里头,有部队的培养、自己的努力,更有家人的支持。
任务所需,结婚这么多年,李恒昌春节回家只吃过一次团圆饭。他欣慰地告诉记者,爱人是一名人民教师,一直理解、支持着他。他的眼神里,还有愧疚。孩子7岁了,有时候会问“爸爸为什么总不回家?”“爸爸是军人,得保护国,有了国,才有家。”
“教师有寒暑假,她来探亲吗?”李恒昌回答记者,“暑假时基本都在忙海训,所以爱人无法过来。”三十七八度高温的炎炎夏日,在海上训练,坦克室内温度常常高达五六十度,里头也没空调,战士们在耐热中迎接砺练。知道李恒昌的不易,家里的事爱人也很少让他操心。
“这些欠下的团圆饭,怎么补上?”李恒昌说,他每年会尽力把假期申请在爱人开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她忙着上课,我就可以做家务、接送孩子上学,照顾她们娘俩,帮她分担我所能做的一切。”一年仅有的40余天相处时间弥足珍贵,李恒昌知道这样仍旧远远不够,他依然想尽力做到最好,“除此之外,就是更加刻苦地训练提升自己,不辜负家人的付出和期待。”
他还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之所以给女儿取名“李靖瑶”,是因为“立、青,希望她长大以后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而我们,要努力成为她的榜样。”
李恒昌说,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军队建设“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令他印象最为深刻。他说,“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正是我们合成旅进一步提升作战实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我2018年要更加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