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创新驱动中国 习近平把国家科技大奖颁给了谁?

发稿时间:2018-01-08 17:08:00 作者:张潼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 张潼)今日,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并为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已连续六次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5次他将象征中国科技成就最高峰的奖项颁发给中国的科学家。回顾过去,一起看看习近平都把国家科技大奖颁给了谁? 

  “火药王”王泽山、“病毒克星”侯云德 

  王泽山、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资料图)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会堂里掌声雷动,习近平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交到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手上。 

  从习近平手上接过证书的王泽山已经83岁高龄,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火炸药专家,王泽山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祖国的火药事业。20世纪80年代,他首创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变废为宝,解决了我国每年上万吨报废、退役火炸药的处理难题,被业内尊称为“火药王”。2016年,81岁高龄的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将我国火炮的射程提高20%以上。 

  同样被授予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侯云德,是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主导建立了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可以说与病毒打了一辈子交道。SARS、甲流、埃博拉……他总在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瞭望、抉择、守护,为突发传染病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高温超导领路人赵忠贤 青蒿素点金手”屠呦呦 

  赵忠贤(右一)、屠呦呦(左一)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从习近平手中接过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 

  1941年出生的赵忠贤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超导研究百余年历史中,高温超导的两次重大突破都有赵忠贤及其合作者的身影。美国《科学》杂志评论他的研究成果时说,“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是该年获得最高奖的另一位科学家,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莫大的荣誉面前,屠呦呦说:“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最近,屠呦呦团队又有好消息传出,他们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 

  隐姓埋名的“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上,习近平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颁发给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这位老者的名字叫于敏,中国的氢弹之父。 

  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曾说:“于敏组织领导的小组率先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的完整的物理方案,于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研究需要,于敏曾隐姓埋名几十年,直到1988年官方解密,大众才知道,原来,于敏是隐藏在氢弹研究背后的功臣,真正的“两弹一星”专家。 

  “急国家所急”张存浩 “为国披甲”程开甲

  2014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和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荣获中国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为他们颁奖。 

  张存浩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等领域研究的张存浩是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1950年,放弃在美国读博机会,张存浩瞒着家人急急回国,投入国家建设。又因为急国家之所急,张存浩开始了“国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的”科研道路。也因此,被同事们送了外号“张着急”。 

  程开甲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程开甲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开创者、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制作了一张刀枪不入的“铠甲”。 

  科技报国凌云志,尽在满头银发中! 

  从“两弹一星”功勋到学科奠基人,这些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有不少共同点:他们大都成长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在国外获得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最需要的时刻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投入国家建设;在功成名就后,科学家们都矢志不渝、发挥余热,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人才培养中,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赓续火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含金量并非在“最高”,也并非高额的奖金,而是获奖者在科研探索中所体现的精神。这些获奖人所从事的事业无一不是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更重要的,自建国之初,他们就知道科技创新对共和国意味着什么。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面对科技创新,依旧要“不忘初心”。 

  正如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要生活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责任编辑:周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