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警钟声里寄和平

发稿时间:2017-12-13 07: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213日,不能忘却的一天。南京,一座有故事的城。 

  这城里,水西门418号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穆矗立、凝重悲怆,利济巷2的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小粉桥1号的拉贝纪念馆传递着无私的人类之爱…… 

  这一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80年前那场浩劫中遇难的亲人们、同胞们,哭墙前鞠躬、献花、跪拜、诵读祭文、默哀、鸣笛……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以国之名悼,以史之名缅怀。 

  201412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长达6周的屠杀中,30万的同胞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他们中有人类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有可亲可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祖国的未来之星,民族的栋梁之才…… 

  历史从来不会被遗忘。于是,1985年江东门纪念馆落成;于是,从燕子矶、草鞋峡到中山码头、汉中门,一处处遗址,一块块纪念碑都在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于是,每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纪念逝去的同胞,来祈愿和平的未来。 

  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如何让人类避免再次出现曾经的麻木与残暴?如何让今天和以后的人们对和平有着坚定且持久的向往? 

  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我们用实践作答。 

  “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2014年,“万人坑”丛葬地遗址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不仅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也同时纪念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以国之名义进行悼念与公祭,增强世人对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敬,共同以史为鉴,共同维护正义良知,共同开创未来。 

   

  多伦多市长约翰·托里在追思会的“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条幅上签名。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将每年12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2017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将每年12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世界力量共同纪念,以期将来不会重演这样的悲剧。 

责任编辑:赵瑛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