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杭州12月4日电(潘旭萍 记者 王成宝)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来自全球1500位嘉宾参会,4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将展示世界互联网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会场里一群忙碌并快乐的身影刚正式上岗,他们是本届大会的志愿者“小梧桐”们,他们来自15所高校的不同专业,汇聚同一个地方。一天的工作有疲累,也有惊喜,但“小梧桐”们仍然坚定屹立,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注册报道组的“小梧桐”们静候嘉宾到来。志愿者供图
突发不断,她宁可丢了自己的手包也要帮嘉宾取回行李
“28小时没吃饭,4.5小时的睡眠,但拎着六袋满满当当的商品和嘉宾大笑着一起从女红街回枕水的时候,感觉异常幸福。”刚结束一天志愿工作的朱彤发了一条朋友圈,很难想象,几小时前她遇到了突发状况。朱彤是浙江高校的大三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2日,她负责接待的嘉宾到达上海浦东机场时,不小心遗漏了一张行李牌。训练有素的朱彤很快冷静下来,先帮助嘉宾申请行李牌,又打了好几个电话,在机场来回跑了好几次,终于将行李取出。
嘉宾一行共四人,行李不少,等朱彤认真清点完东西后,才发现自己的手包不见了,接二连三的突发让她有些心慌,但她还是及时向老师反馈:“我的东西不重要,就怕耽误嘉宾办理注册手续”。随后其他志愿者在机场发布了寻物启事,所幸朱彤的手包最终被找回。直到当天夜晚11点半,嘉宾在酒店用完餐,朱彤才离开。
图为朱彤接待加纳大使、非洲联盟副主席托马斯·奎西·夸第。志愿者供图
再遇故人,“我们一定会再相见”让她差点流泪
大三学生俞泽飞今年是第二次当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了。12月2日,她遇到了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宾托多洛夫先生,先生高兴地拥抱了俞泽飞,并说了一句“我就说过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没想到过了一年托多洛夫先生还能记得她,这让俞泽飞有了流泪的冲动。她告诉记者:“第一天正式服务,最大收获应该是明白了自己想学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为俞泽飞与连续两届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嘉宾--俄罗斯亚太顶级域名组织总经理列昂尼德·托多洛夫。
不容有误,电话秒接、短信秒回,他们24小时待命
这届大会重要嘉宾接待组的志愿者大多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小梧桐”一般会在前一天晚上赶到嘉宾的到达机场,保证第二天能顺利接机。“接机是最辛苦的,因为航班、嘉宾行程安排等存在极大的机动性,”浙江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应丰蔚告诉记者,“有些‘小梧桐’一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可以说是随时待命。其他‘小梧桐’的工作量也都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是时刻准备,电话秒接、短信秒回。”
图为志愿者郑晴元接待瑞士和平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组织主席丹尼尔·詹宁斯。
相比于还有些生涩的小梧桐们,经过两届互联网大会的曹婷比较老练,2016年作为分论坛的礼仪引导,2017年她担任大会开幕式主礼仪。“开幕式时,不小心踩到了裙子,但好在场下看不出来,而且也没摔倒。”曹婷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失误不大,但也不能大意。她表示,作为大会开幕式主礼仪,不能落下每一个细节的形体和面部表情,要注意每一个转身、每次伸手的姿势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