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马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十九大报告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作为排头兵、主力军的中央企业如何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践行大国重器的使命?11月20日—22日,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中粮佳悦、航天五院、中国通号、中国电科,近距离感受十九大精神在央企落地生根。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粮集团加工工厂里的横幅。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昌 摄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粮集团始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今年1-9月,中粮国内玉米贸易量同比增长92%,粮谷业务经营量同比增长34%,油脂业务经营量同比增长8%,食糖经营量同比增长54%,棉花经营量同比增长111%。
关键时候靠得住,非常时期顶得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在国内粮油市场具备有效市场掌控能力,也要在国际粮油市场具备有效粮源掌控能力。据了解,中粮目前已形成连接6大洲的贸易渠道,建立起超过我国进口粮食贸易量1倍以上的贸易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以食为天的内涵在新时代发生着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裁万早田介绍说。
万早田还表示,保障食品安全从根本上是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系统。中粮集团创新性开发了原料风险地图, 实现对大米、小麦、番茄等20类主要原料、200余项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建立产品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将2000余项国家标准拆解为60万个指标,在保证产品合规的同时,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从源头把控到加工生产,中粮集团已经建设完成17个子系统质量安全战略规划,初步形成基于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模式。
中粮佳悦的员工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设备,可监控到所有工艺参数和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让生产出的每一滴油都是老百姓放心的油,这是我们的工匠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嫦娥一号卫星模型。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昌 摄
成立于1968年的航天五院,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商业出口卫星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航天五院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等领域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个多月前,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时候,我正身处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北斗三号卫星发射任务。当天,试验队组织集体收看了大会盛况,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的报告让人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
“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航天五院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思路,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理念,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谢军介绍,“作为十九大后中国航天首发成功的卫星,北斗三号正式拉开了全球组网的序幕。计划于2018年,实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北斗将最终完成全球组网,形成全球覆盖的能力。届时,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目前,全球组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全部攻克,正向‘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这一目标进军。”
“天宫二号后,不再开发天宫三号。”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就我国航天工程进展介绍说,“原先规划是要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艘空间实验室的,后来为了加快工程步伐,减少经费,经过可行性研究,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的任务合并到一起完成,中国将直接进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预计2022年左右建成。”
朱枞鹏表示,航天事业是引领人类未来的事业,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航天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我们还将开展在轨服务、载人登月和行星际深空探索,让中国人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走得更远。
自主创新 五年时间再造三个中国通号
CTCS-3实验室 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昌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0余次强调创新,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中国通号紧扣国家赋予央企的使命,始终以发展民族产业和民族技术为己任,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建设交通强国”为战略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思路,坚持以质量安全为生命,肩负国家铁路通信信号民族产业走向世界的使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转型升级进程,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重点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中国高铁标准与产业输出的国际化突破,不断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发展成为以轨道交通控制技术为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跨国产业集团。
十八大以来,中国通号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2016年,中国通号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是2012年的5.5倍、2.7倍、3.2倍,资产总额是2012年的3.3倍,净资产是2012年的3.7倍,用五年的时间再造了三个“中国通号”。
“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学不来的,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干出来。”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介绍说:“在高铁建设初期,我们在全系统迅速集聚超过3000人的高端研发团队,组成了高铁C3列控系统、地铁CBTC列控系统等自主化攻关团队。研发团队坚持以我为主,依靠自主创新,逐项攻关核心技术和源代码,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完成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领域等五大核心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用3年就完成了西方同行用30年才实现的技术跨越。”
以“自主可控”构筑国家安全可靠防御体系
智慧国家政务平台。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昌 摄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电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大国重器”,义不容辞承担起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自主可控”解决方案的使命与重担。太极股份副董事长、总裁刘淮松表示,助力国家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技术体系,是太极股份作为中国电科旗下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摆在首位的责任、使命和价值。
据了解,太极股份是首批获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服务机构能力评估合格证书》的两家系统集成企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完整且可落地的安全策略,实施并承接了数百个等级保护、分级保护、业务咨询规划、风险治理项目。
刘淮松介绍说,“我们对IT服务国家队的理解,是在国家重大系统、重大工程、重要活动,例如奥运会、国庆阅兵式、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刚刚闭幕的十九大等,太极股份都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力量,这是国家队的责任和体现。”
现阶段,太极股份正在积极推进与龙芯、飞腾、中创等产品的合作,目标定位在短期内完成掌握、适配100种国产化技术产品。刘淮松强调,真正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自身网信技术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下一步发展中,太极股份要为各个行业进一步铸牢根基,同时发展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业务以及大数据、云服务等平台化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