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卢冠琼 见习记者 马珊 张曈)高考,是许多学生的人生转折点,同样,也是一所学校向社会交出的有形成绩单。一本率、名校录取率、状元频次等一串数字,成就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几所“超级学校”,河北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就是其中之一。以县城中学的身份崛起,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交出这样的高考成绩单,“衡中模式”成为不少县城学校想学而达不到的传奇。
十九大代表王文霞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见习记者 张曈 摄
党的十九大代表、衡水中学特级教师王文霞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谈到,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令她印象最为深刻。“如果没有优质做基础,公平是毫无意义的。”她告诉记者,“作为一线教师,我特别盼望国家能在教育的投入上向薄弱地区加大投入。教育在发展方面也存在一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尽管近五年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但是整体还有一定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王文霞非常振奋,也更觉肩头责任重大。“因为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就是将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如何,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决定着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如何。总书记的报告落脚在对青年的希望上,‘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也是给我们教师发出的一个号召,我们应该努力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每年高考季,衡中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所学校如何接连取得惊人成绩、衡中现象该如何评价、甚至高考制度该走向何处……围绕衡中的一系列问题也一直众说纷纭。社会的舆论给衡中带来了很多影响。
在王文霞看来,媒体的不同声音像是衡中的一面镜子,对衡中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她认为,成绩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给社会的一个答卷。“因为高中所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好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肯定要做得非常到位,才能够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对我们学校的期待。”同时,王文霞也表示,人们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误区:那就是认为他们的高考成绩好,就意味着其他的方面欠缺,其实衡中在全面优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衡中的校训是“追求卓越”。“用卓越德育打造追求卓越的人。”这是王文霞常说的一句话。她认为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首先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责。王文霞说:“中学阶段正好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责任和担当’是我们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衡中曾多次将国家英模人物请到学校进行励志演讲,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到访演讲时还为衡中题词“祖国唯一、人民万岁、学海无际”。王文霞认为,“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个人的梦想能够和国家的需要相吻合,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能够为国家的复兴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应该努力践行的!”
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网:在现场聆听了十九大报告,您有什么感受?
王文霞: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基层教师代表,听到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非常振奋,也更加感觉到肩头责任重大,因为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就是将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如何,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决定着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如何。总书记的报告落脚在对青年的希望上,“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也是给我们教师发出的一个号召,我们应该努力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中国青年网:十九大报告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内容?
王文霞: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说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优质做基础,公平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特别盼望国家能在教育的投入上向薄弱地区加大投入。教育在发展方面也存在一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近五年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我去农村,发现现在的校舍、配备的电脑这方面和过去相比都多了很多,但是整体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就是办学质量好的学校发挥好自己的引领作用,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能够引领薄弱学校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共同成长。
中国青年网:每年高考季,衡中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会因此而有压力吗?
王文霞:媒体对衡中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有时候,包括社会,更关注的就是一所名校考上了多少清华北大,一本升学率多少,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给社会的一个答卷。因为高中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好的合格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肯定要做的非常的到位才能够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对我们学校的期待。另外就是,人们可能在关注中,认为学生的高考成绩好,就是其他的方面存在欠缺。其实(媒体)还应该多去报道我们学校的德育建设,我们在全面优质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常说,用卓越德育打造追求卓越的人。因为我们衡中的校训就是“追求卓越”。德育包括我们每周三下午的团活课、党课、班会课,这些是常规的;我们还利用一些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建党、国庆、建军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党爱校爱师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国耻日,举行隆重的升旗。我们德育主任讲的时候,开头就是“青年们”,把学生定位在了这样的一个高度,通过现实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通过活动把这些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
再一个就是,媒体不同的声音也是我们学校成长的一面镜子,促进我们自我反思,自我鞭策,能让我们学校各个方面更好更完美。所以我们也非常感谢媒体的监督。我们其实特别希望媒体更多走进衡中,我们有校园开放日,那一天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去考察。
中国青年网:外界把衡中誉为“超级中学”,您认为在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中,她能承担怎样的角色?
王文霞:首先就是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所以有些兄弟学校也把他们的教师送到我们学校里来参与我们衡中的教师培训,所以我觉得在师德培训、师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起到一个好的作用。再一个就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学校的一些教育资源包括我们学校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授课,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孩子听到。发挥好优质师源的作用。
中国青年网:学校的教学管理手段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应该如何权衡?
王文霞: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们有时候说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其实学生也是老师的贵人,是学生成就了老师。我和学生交流,我说老师为什么教学的时候努力在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还是学生的自身有这种发展倾向,他的表现让你感受到你就要拓宽一些领域,甚至是学生的自我发展也促进老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否则你就没有办法做这个“先生”了。
中国青年网:青少年在高中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
王文霞: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责。有责任有担当,这是我们德育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学阶段正好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在各种活动中要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现在我们开设的大学先修课有二十多门,探索高中如何和大学接轨。学生在这方面非常踊跃。我们也派老师到大学去学习,让学生能得到最前沿的东西。再一个就是社团也搞得有声有色。
教育有温度,这样你也会让你的学生有高度,素质全面,不只会学习爱学习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所以需要一线的老师在课堂中在学校活动中,多给学生平台,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这样学生才能朝气蓬勃。
衡中经常把科学院的院士,还有方方面面的国家英模人物请到学校进行励志演讲,包括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去过两次,他讲他的人生体会经历。最后他还给衡中题词“祖国唯一、人民万岁、学海无际”。道德高尚、能力全面、团队合作,这样的人才是祖国需要的。现在在班级有担当意识,未来在工作岗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冲上去。所以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个人的梦想能够和国家的需要相吻合,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能够为国家的复兴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应该努力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