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新时代为海外归国人员照亮新航向

发稿时间:2017-10-27 14:55:00 作者:张潼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7日电(见习记者 张潼)10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关注、引发热烈讨论。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习近平同志主持大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兴奋”“很强的幸福感”“赶上好时候了”……10月25日,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14位专家热切表达着自己对十九大、对新思想的感想体会。座谈会由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主持。

  点赞党管人才 投身祖国建设 

  2014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2013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中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之后,习近平又在多个场合对党管人才的原则作出重要指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10月25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现场。卞正峰 摄 欧美同学会 供图 

  谈及党管人才的优越性,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们感触良多。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毛洪钧说:“党管人才,把重视人才提高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这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机遇,我们赶上好时候了。” 

  毕奇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尽管工作忙碌,十九大开幕当天,毕奇还是抽出一上午时间,仔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党管人才是一项创新,没有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我们的科研工作也不会取得巨大的突破。”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毕奇。卞正峰 摄 欧美同学会 供图 

  回国初期,毕奇的蓝极光计划险些因为技术过于超前而无法投入应用。在中国电信党委和董事长的支持下,蓝极光技术终于落地为产品,更拿下国际知名电信媒体Global Telecom Business的2014年度无线网络领域的创新大奖。毕奇说:“中国共产党有用人的胆识和容才的雅量。在党的领导下,在党管人才的原则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 

  学习新时代思想 践行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过去五年,我国加大力度,以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截止目前,已分13批引进700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吴晨,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卞正峰 摄 欧美同学会 供图 

  吴晨是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总建筑师。目前在建的“北京第一高度”——528米的“中国尊”就由吴晨主创设计。作为首位获“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规划师”等专业称号的中国大陆建筑师,吴晨放弃了海外优厚待遇,抱着“不让中国成为海外建筑师试验场”的信念,毅然回国。 

  座谈会上,谈到十九大期间的所听所感,吴晨表示:“作为归国专业技术人员,感觉这次大会更像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程,也更加庆幸自己的人生能和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金魁,仔细研读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技术研究,实现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对我们超导研究指导意义重大。”目前,金魁所在团队研究的超导技术已引领世界。“为保持这个优势,我们一定要稳得住,一定要有一批人能扎根下去,一定要不断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深邃精辟、内涵丰富、气势磅礴,极富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规划了宏伟蓝图,也为各条战线、各人民团体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专家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武装,进一步树立使命、担当意识,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负重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过去祖国需要我 现在我需要祖国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宏伟的目标召唤充满历史使命的人才,新的时代吸引有志之士归国奋斗。 

  2013年归国的傅钰,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出国前,人们都叮嘱傅钰,学成后一定要回国,因为祖国需要你。“学成之后,我们海外学子深刻感受其实是,我们需要祖国。祖国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过程中,已经为我们搭建了可以施展抱负、展示才能的舞台。我们可以在祖国这片土地上,释放自己的全部能力,做出最好的成绩”傅钰说道。 

周大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卞正峰 摄 欧美同学会 供图 

  2011年,在哈佛医学院担任医学系讲师的周大旺,选择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如今,周大旺已经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谈起放弃哈佛,回祖国任教的抉择,周大旺说:“我回国赶上了好时候,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崛起。过去,一些青年留学人才很纠结要不要回国发展。现在大家都挤破头想回来。而且,整个社会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各个院校都想尽办法吸引杰出的‘青年千人’。” 

  傅钰与周大旺的感受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6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我国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6年的1.26∶1。 

  时势造人才,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越来越多有责任感、有抱负、有担当、有能力的海外留学人员将目光聚焦祖国发展,用自身的才华和实践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张博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