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2日电(见习记者 张潼)“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一天,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对青年学生们这样说。
习近平的这番话不仅是讲给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们,更是讲给全中国的青年人。
五年来,这样充满深切关心和厚望的话语,被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中反复提及。考察大学、召开青年代表座谈会、回复青年书信……习近平以自己的言行为青年工作划重点,为青年的优秀成绩点赞,充分显示了他对青年及青年工作的重视。
谈青年定位
可爱可信可为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01年前,李大钊的《青春祭》如是说。
98年前,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焕然新风。
……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追昔抚今,将青年看做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习近平对青年的定位。这个定位分量很重。这是习近平从当下中国国情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出发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毫无疑问,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青年这支生力军的努力,也是青年应担当的重任。
未来与担当并存,希望与责任并行,正如习近平曾引用的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对青年寄予深切希望,同时也充分相信中国青年的潜力与能力。他曾在多个场合为中国青年点赞、鼓劲。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2014年又逢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用“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寄语青年人。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这样激励青年:“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九五’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阔、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可爱、可信、可为,这六字是习近平对当代青少年的肯定与点赞,可谓字字千斤。
谈青年价值观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习近平重视青年,尤其关注青年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习近平曾说: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以一颗扣子生动做喻,告诉青年学生们,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习近平重视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的养成,更关心青年的成长过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悉心指导青少年,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习近平将广大青年比喻为“玉”,强调广大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习近平明确指出,不忘“坚定跟党走”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谈青年目标
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青年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习近平关注、关心青年人的学业、实践与创新,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勉励青年人。
“人才有高下,知物而学。”青年人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和积累阶段,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曾对青年学生们说,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
青年时期,习近平曾在陕北农村劳动。尽管生活艰苦,习近平却数十年如一日保持刻苦学习的习惯。习近平曾这样与青年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多年的插队生活和基层工作经历,让习近平对基层充满了感情。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追忆当年,“我在梁家河插队,实际上就是在上社会大学,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除了鼓励青年们抓紧人生黄金时间努力学习,习近平还鼓励青年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回复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书信中,习近平这样表扬大学生村官:“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最真切的感受,我看到了很多反应大学生村官事迹的材料,为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感到高兴。”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深情的写到:“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习近平每谈青年,几乎必谈创新。
他曾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为喻,激励青年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七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写道:“得知全国150万大学生参加本届大赛,其中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既取得了积极成效,又受到了思想洗礼,我感到十分高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业前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