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全面小康决胜战 习近平践诺最牵挂的人

发稿时间:2017-10-06 07:16:00 作者:周围围 马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6日电(记者周围围 马昌)“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仍声声回旋,“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念念不忘的是困难群众,花的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五年来,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投入了巨额扶贫资金,动员了政府系统内外的大批扶贫力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明显改变了农村贫困面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资料图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个字,字字千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认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工作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并提出十八洞模式要“可复制、可推广”6字原则和“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的13字要求。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次会议上,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中国扶贫史乃至世界扶贫史上,都上绝无仅有的举措,也说明中央对于脱贫的决心到了空前程度。 

  全国上下同心同德,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从2013年至今,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这份承诺的分量。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扶贫工作,直接关系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习近平主席春节前夕来到井冈山看望当地群众。资料图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2015年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如此总结自己走过的扶贫路,“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插队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每次扶贫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这样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同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一个个农村扶贫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一次次身体力行的掏心话、抓实干、真投入,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一大笔巨额扶贫资金投入,大批政府系统内外的扶贫力量,中国扶贫事业取得来前所未有的成绩。 

  今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以此告慰长眠在这块红土地上的4.8万多名革命烈士。一个月后,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率先脱掉了贫困帽。 

  据了解 ,2017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从目前减贫任务年年超额完成的情况看,提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已成定局。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 

  安徽省花石乡大湾村,在村民陈泽申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资料图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强调,“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党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定》要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并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根据7000万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中央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第一,对于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政府支持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推动他们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3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二,对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出资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实现易地搬迁脱贫。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三,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年轻贫困人口,通过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帮助他们在第二和第三产业找到工作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四,对失去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把他们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办法来脱贫。这部分贫困人口大约有2000万人。通过这四种方式,到2020年可以使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1400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2016年达到8452元,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 

  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精准扶贫给老乡们带来的实实在在获得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意味着绝对贫困在中国将成为历史。农村贫困人口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不愁吃、不愁穿,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保障,逐渐过上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杨青山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