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一件坚持了28年的“日常小事”

发稿时间:2024-06-21 12: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王育德的献血证。受访人提供

  获奖证书。受访人提供

  王育德在深圳血液中心进行无偿献血。受访人提供

  热爱锻炼的王育德。受访人提供

  王育德是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常客”,他一有时间就来“报到”,跟工作人员“混得相当熟”。

  填报信息、测量血压、验血检查、等待采血……不需要指导,王育德对一切流程都“了如指掌”,一整套献血前的准备工作一气呵成。

  不久前,王育德完成了人生中的第79次献血。48岁的他,参与公益无偿献血已整整28年,累计献血总量高达46400毫升。由于积极献血,还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的最高奖项“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见证

  2024年,是王育德来深圳的第30个年头。

  从年少背井离乡出来打工,到如今成为一名小汽车用品店老板,6年前的王育德才完成了从“打工仔”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这位揭阳汉子的人生轨迹,见证了深圳打工人的苦与乐。

  理货、拣货、打包配送,每天忙碌于挣钱养家,王育德的日常生活按部就班,为人很是低调。去年,王育德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在深圳无偿献血30周年表彰晚会上获奖的消息,不少人才了解到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无偿献血志愿者。

  提起献血这件事,王育德很自豪。在他的家里,一摞摞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被小心细致地珍藏在柜子里,他的社交平台朋友圈第一条置顶也是关于献血的分享。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志愿献血的经历,王育德印象深刻。

  那是1996年2月,在工厂做工的王育德好不容易有了闲暇时间,约着工友去附近最热闹的东门步行街聚一聚。看到街边一辆流动献血车围了不少人,出于好奇,他去做了血液检测,得知这是一件能为亟需用血的患者续航生命的好事,果断捐献了200毫升全血。

  “第一次就成功了!”王育德笑说,当时的自己比较瘦弱,担心达不到身体条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还有点“功利心”——一是“蹭”个体检,二是过18岁成年了,就想做件有意义的事儿。

  令王育德没想到的是,献血的同时也能为自己以后用血提供一种保障。

  按照1995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王育德可以终生无限量免费、优先用血,配偶、子女、父母也能免费使用其无偿捐献的等量血液。

  “深圳的无偿献血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次经历为王育德以后的78次无偿献血埋下了“种子”。

  1999年初,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献血工作的“三个转移”,即:一次献血200毫升向400毫升转移;献全血向献机采成分血转移;献血向献造血干细胞转移。

  王育德的脚步也跟着转变,从最初在街头完成采血一年献一次、一年献三次,到转至固定献血点一年多次成分血捐献,至今仍未停下奉献的脚步。

  传递

  献血这些年来,身边不少人受王育德的影响加入到了无偿献血队伍中。

  “有同学、朋友看到我献血了,也主动去献血点捐献血液。看见周围的人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献血活动,就感觉这件事情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坚持,其他人也在坚持,这种同频共振让我受到很大鼓舞。”王育德说,就连他的小女儿也表示,成年后要跟老爸一样无偿献血,传递一份爱心。

  在汽车用品店里帮忙的王伟佳在工作接触中,了解到王育德的献血经历,很感兴趣,约着一起去献了血。有了第一次就有后面的无数次,在王育德的感染下,王伟佳不仅每年坚持献血,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与自己的弟弟王伟进一起主动接受了中华骨髓库采样,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统计显示,非亲缘人群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到十万分之一。王育德在加入中华骨髓库后的这么多年里,也一直在等待匹配成功的通知,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能帮助其他人生命的延续。

  在王育德看来,献血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更是一件于个体有益的事情。

  科学地定期坚持无偿献血一定程度的稀释血液,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可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病,还能增强造血能力。王育德也关注到,近几年,全国多地推出了无偿献血优待政策,符合标准的献血者可享受免费旅游、体检等多种优待。

  关于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的“用血优待”,王育德有亲身体会。2014年,在父亲肿瘤切除手术用血时,王育德的献血经历使他能享受对于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优待政策,4000元用血费用全部都完成了报销。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王育德认为,国家对于无偿献血者的政策福利保障已经让献血和用血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爱心大军中来。

  持续

  由于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公民的自愿无偿捐献。通过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王育德愈加认识到献血的持续和定期至关重要。

  王育德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一向不错,这些年一直保持一定的献血频率,疫情期间也没有间断。“只要我有能力,一定会‘挽袖’的。”

  不仅在深圳,王育德回乡探亲时也会为老家的献血事业助助力。在老家,王育德的感受有些不同:不少人对献血仍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偏见,愿意主动献血的人不太多。

  在社交媒体上,王育德也不乏看到许多关于紧急用血的求助和呼喊,不少地方血站库存告急,医院用血紧张,病人家属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凑血。

  王育德认为,一方面有很多人想献血,但顾虑较多,一定程度上是对相关献血知识、政策不够了解;另一方面,献血的人数确实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令王育德感到欣喜的是,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推进,无偿献血的奉献意识和科学知识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献血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踊跃献血了。”王育德深切感受到这种积极变化。

  这两年,除维持店里的正常运转外,王育德还兼职货拉拉成了一名货车司机。虽然每天跑十几个小时,但送货间隙,他还保留着一个小习惯:刷一刷血液中心的推送消息。“只要有献血需求,说去就去了。”

  今年6月,货拉拉平台推出了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机评选”活动,在收到的3.7万份报名资料当中,许多不同职业人群“花式”转行加入货拉拉的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励志人心,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与温暖。其中王育德的事迹受到了很多人点赞,在他人看来,坚持28年献血是一件很“牛”的事,但对于王育德来说,有点云淡风轻,因为献血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王育德说:“无偿献血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中国青年网记者 任洁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