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他只不过生了一场病

发稿时间:2022-07-06 06:1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秦珍子 中国青年网

  这是一道绝无可能跨越的门槛——某些企业的招聘说明中,写着“(核酸检测结果)‘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

  找工作,要技术认证,可以考;要学历履历,可以刷。可是要一个人回到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之前?时光机还没有被人类发明出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湖北人今年4月初到上海的方舱工作,随后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经治疗已康复。6月1日出舱后,他到处求职,至今未成功。他对媒体说,小旅馆发现他有两次核酸检测阳性,不让他住;招工群发布的信息,适合他的电子厂工人、保安、快递分拣员等职位,明确拒绝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劳务市场,他还没进去,就被一个中介要求查验手机里“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

  他向媒体展示的截图带着讽刺的意味:迪士尼小镇没有童话般的平等,它拒绝曾经的感染者担任保安;连隔离酒店招工,也不要当过“志愿者”和“阳过的”。

  这个无辜的、急于找到生计的人,不得不睡公园、写字楼地下室。他问身边的工友,发现不少人有相似的经历,一朝感染,四处被拒。租不到房子,进不去工地,生活无着。

  还记得吗,2020年年初那会儿,一些挂着“鄂”牌的汽车被特殊对待,有人只是在马路上偶遇一辆,就赶紧报警。2021年年初,有石家庄小果庄人,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身份信息被泄露、转发,“规规矩矩地活了30多年,像通缉犯一样被挂在网上”。有人治好了新冠肺炎,回不去公司;有人出了方舱,连家门都进不去。今年5月,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雇主发现她曾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后,要求她离职。

  一样的恐惧背后,有不一样的来由。

  两年多以前,人类对新冠病毒还知之甚少,加上初代病毒重症率和致死率高,康复患者传染性未明,“为求自保”是大多数人恐惧、排斥感染者的理由。即使“怕过了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两年多过去了,病毒不再动辄要命了,我们心中也十分有数了。我们拥有了疫苗,防疫体系更加致密;我们能治愈绝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国内外顶尖医学专家反复告诉我们,康复者不具有传染性。

  此时,对新冠病毒感染者,无论核酸检测正值阳性还是已经转阴的,人们的态度变成诸多因素复杂纠缠、动态变化的机体,“歧视”则变成一种社会问题。

  事实上,恐惧诞生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其本身并不构成歧视。但因所谓恐惧,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利,就不光是歧不歧视的问题了,更是违不违法的问题。

  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别看该法条只列出了4种情况,但它体现了国家法治层面消除“就业歧视”的根本性原则。此外,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也别老拿“防疫”说事,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再细化一点,早在2020年4月,最高法就在《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人社部也曾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企业不得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更何况,当“患者”已成过去时,“阳”变成了“阴”,就不该是阴霾的阴。

  的确有一些工作,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比如饮用水生产供应、餐饮服务经营、托幼保育等,它拒绝的条件也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而非“治愈”“不具有传染性”的康复者,更不用说前述保安、快递分拣员、流水线工人等岗位。

  近日,有媒体报道,少数感染者出现核酸转阴、出舱后“复阳”的情况。其中极端者,4次“复阳”,反复进出方舱和隔离点,3个月来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对上海本轮疫情已报告的60多万阳性感染者来说,“复阳”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对蓝领阶层而言,一些受访者表示,复阳使他们遭遇更严重的社会歧视。

  该报道尝试作出解释,本轮上海疫情中,感染者治愈出舱后,会经历“标记期”,其间核酸检测“阳性”的标准,比未曾感染者判定“阳性”的数值低。也就是说,对普通人而言,出现某个数值是“阴”,但对曾经感染过的人,这个数值可能被判定为“阳”。3月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新版诊疗方案调整了感染者出院、解除隔离的核酸检测数值“标准”,此外,她明确指出,“基于我国对于复阳患者的研究,流调的资料显示,这些患者也没有再造成疫情的传播和传染”。

  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消除就业领域的种种歧视,最典型的莫过于“乙肝歧视”。从2005年开始,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乙肝携带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得到越来越强有力的保护。此外,如今的招聘启事里,“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等要求罕见了;某些疾病的判断标准、高学历人士和特定岗位报名年龄限制放宽了。女性、35岁以上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趋势如此,逆流为何依然存在,仅仅是个别人、个别用人单位不懂科学、不肯守法吗?

  前文提到过,此刻,人们看待新冠病毒感染者和康复者的眼光,充满了复杂性。它关乎本能的求生欲,关乎认知水平和观念意识,也关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身处一个防疫过度、层层加码的环境,人们必然是紧张的、优先自保的。

  6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指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20多天后,国家卫健委官网首页开通了公众留言板,11个省(区、市)公布关于本地疫情防控 “层层加码”问题的投诉举报方式。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要坚持“动态清零”目标不变。那么,消除新冠就业歧视,就不光是要让一部分民众增长科学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不光是要加强对企业招聘活动的监管和就业歧视的处罚,不光是要为劳动者拓宽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

  国家说拿绳子就好了,有些地方别上钢缆。环境富氧了,大家都不憋气,不恐惧。不需要怕背锅,还怕招那个20来岁的湖北小伙壮劳力吗——他只不过生过一次病。

  同样是在上海,4月22日,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公交车司机王志强完成方舱治疗和健康观察之后,回到转运车辆驾驶员的工作岗位上。

  而我相信,即使是不确定性疯狂乱舞的时刻,有些美好坚定的力量也能战胜恐惧。2020年3月,曾在战疫一线感染新冠病毒又治愈的医生刘霖,回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有老患者专程挂号赶到诊室,不为看病,“只想见见她”。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他只不过生了一场病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