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猝死狱警对家人隐瞒病情 将诊断书藏单位更衣柜

发稿时间:2017-09-24 00:55:00 来源: 新京报 中国青年网

  爱谈心

  鼓励服刑人员写家书

  穿过北京市监狱层层的安检铁门,走进七监区二层,走廊被一道铁门分割,划分为服刑人员生活区和民警工作区。

  这里是李金炎生前最后工作的地方。

  去年,监狱进行机构改革,李金炎离开干了17年的生产科副科长岗位,到监区一线当管班民警。

  家人劝他申请个不下基层、不值夜班的岗位,工作能轻松些,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遭到拒绝。

  李金炎负责的班组有9名服刑人员,多因职务犯罪进的监狱,服刑期多在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很多都是老油子,什么都不在乎,管理起来有难度,何况他50多岁,精力比不上年轻人。”同事侯建军说。

  “了解服刑人员情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进到他们心里去。”李金炎常常这样说。班组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个服刑人员孩子多大、在哪儿上学或工作,都了如指掌。

  就在去世前一晚,服刑人员就寝后,他回到管班监舍,仔细查看窗户有没有关好、大家是不是正常睡下,然后悄悄走出监舍。“那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背影……”服刑人员王强(化名)回忆。

  他对李金炎的信任和感激,建立在一次家属会见日上。

  “那天我老伴儿没来,李警官注意到了,就打电话询问情况,得知她在雪地上滑倒摔骨折了,正在住院治疗。”他坦言,在监狱里,最害怕的就是家人出事,自己却无能为力。

  李金炎让王强写信安慰老伴,并和他谈心:“你老伴儿这时多需要你在身边照顾啊,好好改造,早点回到她身边吧。”

  去年,服刑人员李华(化名)的孩子面临高考,家人来信问填什么志愿,他因沟通不便,焦躁不安。

  李金炎向他分享了当年指导女儿填志愿的经验,又鼓励其用信件多沟通。

  每周,李华都要给孩子写3至4封长信。两三个月,几十封信,都由李金炎及时审查、投寄、发送。

  最终,李华的孩子考上理想大学。

  这件事,对一贯表现不好的李华触动极大,他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开始真正服从管理和改造。

  李金炎所管的服刑人员班组,至今没有人违规违纪,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监狱优秀班组。

  每逢节假日,他还会组织班组人员开展各种活动。

  “马上就到国庆了,他组织了 歌唱祖国 的活动,大家都陆续开始准备,从家里寄来乐器。”李华不禁红了眼眶说,“只是,他竟没等到那天。”

原标题:猝死狱警对家人隐瞒病情 将诊断书藏单位更衣柜
责任编辑:孙钊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