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施恩公司就其“假洋品牌”身份问题向公众致歉
此后,郭利以“维权斗士”身份频频收到媒体的采访邀请。2009年6月2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名为“一个男人,如何让施恩奶粉低头”的节目,郭利正是该报道中的主角。节目在最后称“事情的动态我们会进一步关注,郭先生也表示他的行动还没有停止。”
2009年6月29日,施恩公司谈判代表再次联系郭利。之后双方见面,郭利在谈判中称: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并提出300万元赔偿要求。施恩公司及广东雅士利认为:郭利在勒索公司,并于6月30日向警方报案。
广东省潮安县公安局受理了此案。2009年7月,郭利在杭州出差途中,潮安警方对其实施抓捕。
入狱 ——
“无家可归者”的逆向修行
“被抓时,有点意外,但并没有特别担心。”毕竟有维权的证据,郭利本以为去去就回,没想到这一带走,竟花了8年才得以平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刑期间,郭利没有书面承诺认罪服判,没有申请减刑假释。5年刑期他也是坐满了的。这种情况在中国监狱中并不多见。
问起潮安看守所和揭阳监狱里的囚徒日子,郭利并不排斥。“地下室,水泥地上一床薄褥,潮湿厉害。”
因为拒绝劳动改造,郭利在监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时间久了,白天和黑夜于他也失去了意义,加上里面24小时不熄灭的灯,眩晕的感觉像是叫不醒的梦。
在监狱里度日如年,记忆和表达能力也在逐渐丧失。他开始练习朗读,那些中文图书、英语新闻和德语读物都成为他摆脱遗弃的工具。甚至歌唱,郭利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他曾经好几次不自禁地高唱起《爱拼才会赢》等歌曲。
后来,郭利成了监狱里的广播主持人,朗读每天的监狱动向。还拾起了一些已经生疏的爱好,比如画画。书籍序言末尾的空白页,或是废弃的稿纸,都是他心绪落笔和想象生根的角落。那些画也多与女儿有关,尽管只是炭笔,线条也比较粗糙,寄托的情感却特别明晰粗大。
在其中一幅画中,父亲牵着女儿的手,两个人都只有背影,不知道要走向何处。父亲背着白色画板,上面用中、英、德三种语言写着“家?无家可归者”。
本想为女儿争取赔偿却锒铛入狱,郭利“从女儿的生活中消失了”,但女儿却时刻都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时间过得没有节奏,有时候,他也不能十分确定女儿的彼时样貌,便只能描摹其背影。
▲郭利狱中所绘作品《无家可归者》
服刑期间,郭利还接到了妻子送来的离婚协议书,最终也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
然而郭利依旧不愿放弃。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与民事诉讼法相关的书籍,为的是刑期结束之后继续上诉。他的心境越来越平和,不断的阅读也让自己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郭利忽然觉得,监狱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修行。虽然后来每每提及入狱,仍然将其自视为一种“构陷”和“耻辱”,但他却从监狱的日常生活中扼住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2014年7月22日,郭利刑满出狱,推着两箱书从囚牢大门走出。“你怎么出来还带这个?”朋友问,郭利没有解释,只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表示,“这是陪伴我度过艰难时光的粮食。”
父亲:
曾月入10万
现在只想要回女儿的监护权
“原审裁判认定原审被告人郭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行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017年4月7日,终审判决书最后8个字推翻了7年前的有罪判定,这让郭利多年的努力结出了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