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山大学“限制校外人员入校”引争议 被要求公开依据

发稿时间:2017-04-16 08:06:37 来源: 新京报 作者:曾金秋 中国青年网

  中大曾发生校外人员闯教学楼事件

  一名中山大学2015级学生表示,此前学校领导曾在大会上说起此事,并表示持证入校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之前混入过校外人员,影响课堂秩序。”据她介绍,此前有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员到学校散发传单并录制视频,还有人往黑板上粘贴奇怪的标语。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博也曾通报几起外来人士闯教学楼事件。

  2017年4月1日,4名社会人士突然闯入东校园公共课室,后被控制;4月5日,东校一名身上挂着红色条幅的所谓精神病患者闯入课室进行“行为艺术”,已被遣送回原籍;4月8日,南校法学研究生课堂,两位旁听者旁听,其中一人对授课内容发表不良言论,后被赶出课室;4月9日,在中山大学承办的科研项目培训班上课时间,一社会男子突然上台讲话,后被赶出课室,随即逃跑。

  昨天下午,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称,“限外令”是出于安保考虑,此前确实有不利于学校治安的事件发生。

  ■ 追访

  校友望公开“限外令”依据

  中山大学2015届校友陈伟祥对中大的新措施颇为不满。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原本在学校图书馆复习申研,因为中大突然限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如今的自习之路颇费周折。“我被拦过好几次,争取好久才进来。”他实地走访发现,虽然中大此前宣称校友可以凭借身份证进入校园,但事实上,南校园五个校门有三个校门都只接受中大证件和学生证入校,“或者你身份证地址在中大。”

  陈伟祥认为,从建校以来,中山大学与广州民间的互动一直很密切,以往的中大很欢迎市民到校园内参观游览。“中大一直都很开放的,现在感觉没有回旋空间。”

  4月11日,他向中山大学递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表》,希望学校公开“限外令”的相关行政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希望中大公开近一年来校内治安事件的记录及处理结果。

  对此,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鉴于目前校园准入的细则尚未出台,校友如果想进入校园,只要提供身份证,并向保安证明自己是校友即可。中大南校园保卫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校友群体,如果人数较少,出示身份证并说明情况即可,如果人数较多,则需要到保卫处或者学院进行登记。

  ■ 专家说法

  大学应寻求管理和开放平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学应该抛弃建大学“围墙”的封闭思维,选择跟社会联通。我国的大学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封闭校园的政策,是因为学校归行政机构管辖,管理方式与行政机构管理雷同。

  储朝晖说,治安问题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破解高校治安问题的关键在于拆除“围墙”。至于社会人士在高校的“行为艺术”,他认为,学生如果具备辨别力,不管有没有“限外令”,都不会偏听偏信。如果学生不具备,即便有“限外令”,也阻止不了学生上当受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姜朝晖认为,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中山大学规范社会人员进出校园,有利于学校管理。但另一方面,现代大学早已走向社会的中心,不再是传统的象牙塔,大学应该主动服务社会,坚持开放办学,资源尽可能和人们共享。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远行认为,中山大学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设置“限外令”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组织,有权利设定自己的准入制度。大学的首要职能是科研教学,当该职能受到干扰时,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 链接

  北京大学 进校应主动出示证件

  今年2月,北京大学发布《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五章第二十四条提到,进入校园的各类人员,应主动出示证件,并自觉接受门卫人员管理。

  此外,北大还规定,团体参观全部实行网上预约,不接待电话预约或现场预约。参观团体组织单位需提前3至5个工作日填写《北京大学团体参观校园预约申请表》。校内单位预约可提前5至7个工作日。

  武汉大学 樱花节进校会有限制

  记者从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平时学校并不会禁止校外人员进入,进出学校也无需出示证件,但出于安保考虑,樱花节会对人员进出有所限制。

  今年,武汉大学曾发布《通告》称,樱花节期间,本人身份证件是入校参观的唯一凭证;凭身份证件只从学校正门、附中门等6个校门进校;校园中心区域实行封闭管理,需要二次核验方能进入。校内师生员工凭本人工作证、学生证或校园卡出入;校友可凭有效证件,经校友特别通道免预约进校参观;考生、培训学员等各类人员持相应凭证入校,未经预约不允许进入校园中心区域。此外,社会机动车辆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原标题:中山大学“限制校外人员入校”引争议 被要求公开依据
责任编辑:李一冰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